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十章黨人與党锢五

汝南督邮吴导,接受诏令逮捕范谤。及至征羌,他怀抱诏书,在驿站的传舍闭上房门,伏在床上哭泣。致使一县的官员,都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他将如何处置和对待这一诏令。

范谤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对人说:吴导必然是为我而来。当即亲自到监狱,县令郭揖大惊。当即回到府衙后面居处,解除印绶,引导范谤与他一起逃亡。

郭揖对范谤说:天下如此之大,朝廷奸佞当权,你又何必如此呢?

范谤对他说:谤死则灾祸结束了,那里敢以自身之罪,而连累使君呢!如果您与我一起逃亡,那么又要连累老母亲到处流离,而且会使您母子之间生离死别,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这样一来,我的罪过是多么大啊!

范谤虽然如此解说,但郭揖不为所动,仍然决定与他一起逃亡。

既然县令郭揖要与他一起逃亡,范谤当即回家对母亲说:弟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谤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母亲养育之恩不忍割舍,勿增感戚。

范仲博,是范谤的弟弟。所谓龙舒君,即范谤的父亲封拜为龙舒侯,如果范谤逃亡或者死去,那么,父亲的封爵就归范仲博继承。这就是说,为了让弟弟赡养母亲,他愿意放弃对父亲封爵的继承权。

母亲对范谤说: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范谤当即跪下,接受母亲的指教。然后再次跪拜,才辞别母亲。辞别母亲后,范谤对儿子范顾说:吾欲使汝为恶,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行路人听到这样的情形,莫不伤感流涕。

这次被定为党人致死者达数百人,他们的妻子皆迁徙边疆。此次党禁范围十分广泛,牵涉的名人也很多,凡是天下豪杰,以及儒学有名望者,宦官就指认他们为党人。有怨隙者,也因此而加以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州郡承旨,或有未尝交关,亦离祸毒,致使其死徒废禁者,又六七百人。

郭泰闻党人之死,私下为之悲哀说:《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汉室灭矣,但未知汉室灭亡后,国家将陷入何种景况,天下将归于谁家!

郭泰虽然好谈论人伦对错,而不为危言檄论。故能处浊世而怨祸不及。

张俭与鲁国孔褒有旧,他流亡时来到孔褒家里时,孔褒不在家。当是时,孔褒之弟孔融年方十六岁,将张俭隐匿。事后消息泄漏,但张俭已经逃往他处。鲁国相将孔褒、孔融收捕,送往监狱。但一时间,难以确定这兄弟两哪个应该坐罪。原来,孔融对审案官员说:保护、收容、隐藏张俭的人是我孔融,因此应该由孔融坐罪。

但孔褒对审案官员说:彼来求的人是我孔褒,并非是弟弟的过失,应该由我承担责任。

于是,审案官员问他们的母亲。其母亲对审案官员说:家里出了事,应该由长辈负责,这次出现的过失,应该全部由我这个做母亲的承担,我负有管教他们的责任。

面对他们一门争死,一时间郡县官员难以决定。于是将案件向上汇报,交由上面的官员定谳。最后诏书将孔褒定罪。

直到党禁解除,张俭乃还归乡里,其后被任命为卫尉,总体来看,卫尉之职,近似于现代的卫戌部队司令。张俭活到八十四岁,死于任上。

先时,中常侍张让的父亲去世,归葬于家乡颖川。虽然一郡的大小官员们都前来送葬,但知名的学者、士大夫没有人到场。张让对此感到羞愧,觉得是耻辱。正在他心里羞愧之时,陈实独自一人前来吊丧,于是张让十分感激。

及至这次诛杀党人,张让以陈实为父亲送葬之故,没有将陈实列入党人。对党人也多有保全和包庇。

南阳何颙,平素与陈蕃、李鹰关系很亲密,也被列入党禁的名单表上。并指定为通缉人员。于是他改变名姓,隐匿于汝南区域内,与袁绍结为患难之交,经常与袁绍一起,往来于洛阳,为诸罹难于党事的士人开展救援。设计一些权宜之计,帮助这些人得以逃脱、隐匿,使得许**人得以保全性命。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司徒袁汤之孙,袁汤有三个儿子:袁成、袁逢、袁隗。袁绍的父亲袁成,是袁汤的长子,曾任五官中郎将。袁逢生儿子袁术,袁术也是一代枭雄。从少年时起,他们二人就很有名望,年青时就担任过十分显耀的职务。

当是时,中常侍袁赦,以袁氏家族显赫,如是认为宗族,以为外援。这对于保护袁氏家族的显赫地位,也是十分有利的,这次党锢,就没有将袁绍、袁术列入其中。

袁绍健壮,有威仪。为人豪爽,爱名养士。于是宾客辐凑而归,辎軿柴毂,填接街陌。

袁术亦以侠气闻名。

袁逢从兄子袁闳,少有操行,以耕读为业,家庭较贫寒,袁逢、袁隗经常欲接济他,但他从来不接受别人的馈赠。袁闳见时代已进入险乱之际,而家族富贵强盛。于是他经常对兄弟们叹息说:吾先公福祚,后世不能以德守之,而如今竞相为骄奢,与乱世争权,此即晋之三郤矣。及至党事起,袁闳意欲将家搬迁至深山老林,由于母亲年纪太大,不宜搬迁而搁置起来了。为了不与外界交往,袁闳筑土墙于四周,而且不留门洞,从窗口接纳饮食。如果母亲思念袁闳时,就前往母亲居所探视。或者母亲到他的居处来,母亲去后随即掩闭。兄弟妻子,莫能相见。如此潜伏了十八年,就在这个土室内去世了。

当初,范谤等人经常批评朝政,攻讦朝廷用人、行政的许多错误及弊端。自公卿以下,都曾受到他们的批评或者批判。太学生们争相羡慕,或者仿效他们的风范,以为文学将要兴起,一些散落民间的人才,也将会受到朝廷的重视,由此开创一个用人、行政的新时代。

为此,申屠蟠叹息说:昔日战国之世,处士纵横,他们畅谈国家局势,列国之王,争相拥有那些特殊的先驱。最终导致了坑儒烧书之祸患,这是物极必反的症兆。今日之局势,有类似的情形。于是他逃往于梁砀之间,隐迹于丛林之中。因树为室,如同庸人。居住二年之后,范谤等人果然遭遇党禁,遂至于罹难遭殃。他们这帮同仁,只有申屠蟠超然局外,免于受累。

为此:司马光评论说:天下有道,君子扬于王庭,以正小人之罪,而莫敢不服。天下无道,君子囊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党人生昏乱之世,不在其位,四海横流,而欲以口舌救之。藏否人物,激浊扬清,撩虺蛇之头,跷虎狼之尾,以至身被淫刑,祸及朋友。士害歼灭,而国随之以亡。亦不悲乎!夫唯郭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申屠蟠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卓乎其不可及已。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九岁父亲去世,哀毁超过常人。三年丧期满,仍然不进酒肉十余年。

当是时,同郡缑氏女玉为父报仇,杀丈夫家之党,当地官员将她抓捕,送到外黄令梁配那里。梁配意欲按照法律,将缑玉处以死刑。申屠蟠时年只有十五岁,为诸生,遂向梁配进谏说: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

梁配觉得,申屠蟠虽然只是个十五岁的少年,但话说得很有见地。于是最终定谳为减死一等。乡人由是赞美申屠蟠。

申屠蟠家贫,为养家糊口,为人家做油漆谋生。郭林宗与他相见,交谈后感到惊奇。同郡蔡邕也很看重申屠蟠,当蔡邕被州里举荐做官,当时就辞让说:申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于毁灭。至行美义,人所难能可贵。而又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易节。与我蔡邕比较起来,以年龄则我长几岁,以德才比较,则申屠蟠更加贤能。

其后郡里召为主薄,申屠蟠没有到任。遂隐居精心学习,博学贯通《五经》,兼明图纬。于是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院进修,不久,王子居突然病故,临死时以身托付于申屠蟠。于是申屠蟠放弃学业,亲自推着辇车,将王子居之丧送至乡里。途中与司隶从事相遇于河、巩之间,从事对他的义举十分感动,欲为之封传护送,申屠蟠不肯接受,投传于地而去。事毕才回到太学院。

太尉黄琼举荐,申屠蟠不就职。及黄琼去世,归葬江夏,四方名人、豪杰集会帐下者六七千人,互相高谈阔论,没有人顾及申屠蟠。唯有南郡一书生与申屠蟠相酬对,临别之时,那人拉着申屠蟠的手说:如果君当初应聘就征,在太尉府工作,那么,我们就早已在上京相见了!

面对惜别和相见恨晚,申屠蟠勃然变色对他说:开始时,我还认为与你情投意合,可以交心,现在看来,你如其他人差不多,也是拘教乐贵之徒也!

如是迅速把手抽出,不再与他谈话。其后不久,再度被举有道,申屠蟠还是没有就职。

就在申屠蟠在京太学院学习期间,就有了前面的一段经历。党禁期间,申屠蟠虽然没有受到牵连,但他的朋友陈郡冯雍坐事,被收监。豫州牧黄琬欲加以杀害,或有人劝申屠蟠去救冯雍,他不肯成行,对人说:黄子琰为吾故友,未必合乎犯罪。如果我去之后,不说话则毫无意义,如果同官吏们争执起来,不是反而加重了他的处罚吗?

黄琬得知申屠蟠的这番话语后,反思起来,觉得十分得体,遂免除了冯雍之罪,将他无罪释放。(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推荐阅读: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山海高中荣耀巅峰春秋我为王帝王业重生之毒妃宠妻如令剑来危险关系上天安排的最大啦
相关推荐:
苍生鉴死鬼,躺下甜言蜜语都市之逆天仙瞳墨羽笙箫传玫瑰花儿香《猎灵手记》青春过往的流放穿越龙心八部天龙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