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前言

作者想说:

当今世界,宗教信仰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文化种类之一,在纷繁的宗教体系中,恐怕今天的年轻人,包括我之前一点也不了解宗教的时候,几乎只是常常听到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等这些可以在各种媒介中相对容易获取信息的教派,冷静下来我发现,这些都不是中国本土的宗教。

那么中国本土宗教是什么?

答案是道教。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

粗略了解道教之后,我发现其宗教内容体系不仅包含神学,还囊括了哲学、天文学、医学、武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对后世科技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

既然它的包容性如此之强,内容如此古老而有深度,但沿袭至今却为什么不如佛教这般兴盛呢?

我斗胆概括为两个原因:

第一、因为道教起源时,很多无法解释的事物都借由道教作为神化媒介,对人民进行了长达千年的精神洗礼,以至于当它受到近现代唯物主义无神论的疯狂冲击之后,很多人仿佛知道自己欺骗后的愤恨一样,带着偏见来审视道教,而且将其中凡有神学色彩的思想都一一放大为需要破除的封建迷信,甚至认为这些会被一些江湖骗子作为坑蒙拐骗的手段,所以道教的形象一直没有被国人真正认可为本土第一宗教。

第二、因为道教的存在经历了长足地发展之后,其教义学说也从开始的单一逐渐生长出各种分支派别。与之相反的是,正因为它一直屹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才使得它饱受历朝历代的战乱纷争以及近现代的外敌入侵,使得大量珍贵典籍遗失埋没,其多年汇聚的精华不能让后人所知,也无法真正体会它深层次的魅力所在。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现象,几乎逐渐要演变为第三个原因了,那就是现在的我们,越来越缺乏匠人精神。很多人只是通过一些影视作品获知道教的一些外在色彩,连他自己本人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真的道教,更不要说去探究和体会其真正深层次的奥义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有多么了解道教,写这本书最初的想法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三国的历史以及金庸等武侠小说大师的书。在偶然间翻阅典籍时,我发现中国在汉朝时期,无论宗教、政治、军事、文化等等在这一时期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于是将宗教、武侠、军事等元素融合起来时,取其冰山一角加以杜撰,于是一个少年游侠闯荡天涯,寻求道之所在的故事就此诞生了。

码字的时候,我越发觉得自己才疏学浅,好在我只是抱着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的心态坚持写着,希望能借助这个故事,让大家对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所散发出的独有气质,产生一些新的感观和兴趣,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懂得温良恭俭让的民族,这是至今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东西,即使是在东汉末年那样战乱纷飞的年代,人性的光辉也一样守护着世间的伦常不被分崩瓦解。

所以,各位多多指正的同时,对于我的不足之处也请多多包涵。

我始终觉得,历史演义就是一段以这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框架杜撰出来的故事,你不能当他作为正史,而是将他看作一段具有历史趣味的故事。

几百年前罗贯中先生写的《三国演义》至今无人超越,所以我完成此书,也算是对经典的小小致敬了。

为了让这个故事有一个可合理串联情节的主人公,我将司马懿的年龄稍稍做了修改,各位如果觉得奇怪,那么就不要当他是历史上那个司马懿,而是司马二、司马三......

总之,这是我用心去写的一个故事,也是我第一次写出来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主要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

《三国志》陈寿著

《后汉书》范晔编著

《三国演义大辞典》谭良啸、沈伯俊编著

《三国史话》吕思勉著

《三国地理志》梁允麟著

《两汉社会生活概述》谢国祯著

《中国历代服饰集萃》刘永华著

《中国古代军戎服饰》刘永华著

《画说中国历代甲胄》陈大威编著/绘

《中国古兵十二讲》杨泓、李力著

《本草纲目》李时珍著

《中国天文学源流》郑文光著

《中国天文学史》陈遵妫著

《阴阳五行里的奥秘》玉昆子著(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推荐阅读:
上天安排的最大啦危险关系荣耀巅峰重生之毒妃我曾在时光里听过你魔门败类山海高中总裁在上我在下春秋我为王剑来
相关推荐:
左时光召唤卷轴儇儇篡位天下我的旅途二姨云泥间一梦回到老家幻剑侠情江湖悬案爱上杀人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