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五章虚舍实得,进退之道(3)

5.静观其变,适时而动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他的儿子袁尚、袁熙兄弟投奔到了乌桓。曹操又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之后,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操手下的将军们都劝曹操一鼓作气平复辽东,捉拿袁氏兄弟。曹操哈哈大笑说:“尔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袁氏兄弟的头送上门来。”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静观辽东局势,而众将都将信将疑。再说公孙康听说袁氏兄弟来归降,不禁心有疑虑,当年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袁氏兄弟,如同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自己实为迫不得已。公孙康明白如果收留袁氏兄弟,他二人以后必定会算计自己,再者收留他们肯定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公孙康又考虑到,如果曹操进攻辽东,收留袁氏兄弟就可以共同抵御曹操。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并没有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袁氏兄弟有害无益。于是公孙康预设伏兵,召见袁氏兄弟,并一举将他们擒住了,又割下了他们的首级,派人送到曹操手中。

曹操笑着对众将说:“果然不出我所料。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他,现在袁氏兄弟上门,他必定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

曹操在进退两难之时,静观其变,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袁氏兄弟的人头,了去了心头大患,真是高明极了。同样高明的还有春秋时期的楚庄王。

楚庄王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相传在他即位后的三年里,从不过问朝政,日夜沉浸在骑马打猎与酒色歌舞之中。大臣们劝说多了,他就贴出布告说:“哪一个胆敢再向我提意见,立即斩首,决不宽恕。”当时,晋国见楚庄王即位后竟然不管事,于是就不断地前来侵犯。国内的许多大臣也因此贪赃枉法,玩忽职守。而那些忠于国事的大臣,却很是忧虑,可是谁也不敢再向楚庄王进谏。

大夫伍举看到朝政日益腐败,心中非常着急。一天他冒死进宫求见庄王。伍举来到宫中,只见庄王左右手各拥抱着一个美女,周围排列着乐队,在调笑饮酒。庄王看见伍举来了,笑着说:“你是来喝酒的,还是来听音乐的?”伍举说:“都不是,我有一件事不明白,特地来请教大王的。”庄王问:“什么事?”伍举说:“附近的山上飞来了一只大鸟,它现在已经三年不飞,也不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这是只什么鸟?”庄王一听就明白伍举说的是什么意思,于是庄王说:“这不是一只平凡的鸟。它三年不飞,一飞必定冲上九重云霄,它三年不叫,一叫就会惊动世人,你就等着看吧。”

伍举也明白了庄王的意思,他高兴地退了出来。可是数月之后,庄王仍然不改,荒淫无度的生活反而变本加厉了。大夫苏从认为这样继续下去,后果将不可收拾。他才进宫门,便大声哭了起来。楚庄王说:“先生。为什么事这么伤心啊?”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就要死了伤心,也为楚国即将灭亡伤心。”楚庄王听了很吃惊,便问:“你怎么能死呢?楚国又怎么能灭亡呢?”苏从说:“我想劝告您,您听不进去,肯定要杀死我。而您现在整天观赏歌舞,游玩打猎,不管朝政,楚国的灭亡不是就在眼前了吗?”楚庄王听完大怒,他斥责苏从说:“你是想死了吗?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今天你明知故犯,真是傻极了!”苏从说:“我是傻,可您比我还傻。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将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这样下去,楚国早晚是要灭亡的。您就会是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还傻吗?现在我的话说完了,您要杀便杀吧。”

楚庄王忽然站了起来,他动情地说:“大夫的话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说的办。”随即楚庄王便传令解散了乐队,打发走了舞女,决心要大干一番事业。楚庄王首先整顿内政,起用像伍举、苏从这样忠心耿耿又有才能的人。并经过调查核实,把在这三年中趁机营私舞弊的官员全部清除,把忠于职守的人都予以提拔。当时楚国的令尹斗越椒野心勃勃,想要谋权篡位。楚庄王便任命了三个大臣去分担令尹的工作,削弱了斗越椒的权力,防止他起来作乱。庄王亲政以后,国家和政治很快就好起来。楚庄王一边改革政治,一边扩充军队,并加强对士兵的训练。就在这一年,庄王兴兵灭掉了庸国,不久又起兵攻打宋国,缴获战车五百辆之多,楚国的实力便迅速强大起来。

事实上,庄王并没有因为游乐而迷失本性。他只是借此观察官吏们的真心,好为将来选用真正忠心而又有才德的人来辅佐国政作准备。而在此期间,楚国民众也得以休养生息。庄王用意之深,后来很少有人比得上他。经过—段时间的掩饰潜伏,当他认清了手下的大臣之后,便迅速撕去伪装,毫不迟疑地向着预定的目标挺进。《易经·豫卦》中说:“不必操之过急,只要顺其自然,看情况相机行事,然后就可以从变化之中,获得想要的利益。”

当事情出现了变化的时候,秩序就混乱了,秩序混乱了,就不要马上搀和进去,因为其中的凶险不测、祸福难知,所以要静观其变,适时而动。像楚庄王这种“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情况,就是最好的静观其变,适时而动的例子。

6.不做逢迎拍马的小人

汉文帝的即位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在即位之初,他的心里总不是很踏实。有一次,他梦见自己是在一名“黄头郎”(在汉代时,是掌管船舶行驶的吏员,后被用来泛指船夫)的帮助之下才登上天子之位的。文帝醒来之后,便派人到处去寻找这位梦中之人。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邓通,就是这样一名职位卑微的“黄头郎”。他在未央宫西南的苍池当差,负责为来此游赏的皇帝、嫔妃等人使舟划船、职司杂役,相当于一个奴仆,一般来说这种人是很难出人头地的。不料汉文帝看到邓通的相貌、衣着竟然与自己在梦中见到的“黄头郎”十分相似,便把他召来询问。当他听说这人是姓邓名通时,十分高兴,认为“邓”与“蹬”音同义通,邓通正是自己所要找的黄头郎。就这样邓通被汉文帝带入宫中,宠幸日盛,由此一步登天。

这个邓通虽然没有什么别的本事,不过趋附谄媚的本事倒是胜人一筹。他虽然被汉文帝任命为上大夫,但其表现却与那些奴仆、宦官无异。他每天守候在汉文帝身边,连朝廷官员各种正常的休假日也一概放弃。满朝文武都把他看做是供皇上消遣解闷用的“弄臣”。谁也没想到,他居然一再加官晋爵,始终受到文帝的恩宠和信任。有一次,汉文帝患病生疮,邓通亲自守在身旁,侍疾问药,殷勤备至。他见汉文帝疮中脓血没有办法去除,便不顾其腥臭难闻,用嘴将疮中的脓血吸出。他的这番举动,深深感动了汉文帝。因为文帝曾让太子刘启为自己吸脓时,太子嫌其脏臭,面有难色,不肯答应。所以汉文帝认为邓通关爱自己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因而更加宠幸邓通。而太子刘启后来听说邓通这样做过,心中十分惭愧,从此恨透了邓通。

有一天,文帝命令一个善于看相的人为邓通相面。这人说:“邓通的命会因为穷困而饿死。”文帝说:“能使邓通富有的人在于我,怎么说他会贫困呢?”于是将邓通家乡附近的大小铜山都赏赐给他,准许他铸钱。结果,邓家的钱遍布天下,邓通由此而成为财富超过王侯的暴发户。好在邓通与父亲都十分感念皇上的恩德,他们每一个钱都要精工细作,又从不在铸钱时掺杂铅、铁而取巧谋利,因而制作出的邓通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上自王公大臣,中至豪商巨贾,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喜爱邓通钱。文帝崩逝后,太子即位为景帝,邓通就被免了官,闲居在家。没过多久,就有人告发邓通,景帝查证后就将邓通的家产全部充公。晚年的邓通只好寄居在他人家里,至死都不名一钱。

《庄子》一书中曾写道:“秦王有病召医。破痛溃疮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后世“吮痈舐痔”的成语,便是由此而来的。庄子在此引用秦王召医的一段故事,意在讽刺那些逢迎拍马的佞幸小人。虽然邓通平时还算是个性温和、谨慎,不喜欢张扬的人,然而他为了逢迎拍马,不惜作出“吮痈舐痔”的行为,还是让他背上了千古的骂名。

历史上更让人不齿的是武则天时期的郭霸。郭霸本是一个小官,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时,郭霸觉得这是一个向上爬的机会,于是就给武则天上表,自请到军前效力。他在表文里极尽辱骂徐敬业之能事,郭霸说:“徐敬业居然敢造反,我恨不得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武则天见了很高兴,立即赏了他一个御史。人们背地里都叫他“四其御史”。郭霸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他又发挥自己谄媚的本领,极力地巴结其他高官。

有一次,丞相魏元忠得病了,郭霸赶紧去府上探望。正赶上丞相要上厕所,郭霸突然想起越王勾践因为尝吴王夫差的粪便,从而得到信任的例子。当魏元忠上完厕所后,他竟用手抠了一块,放到嘴里尝了起来。然后对丞相说:“病人的粪便如果发甜,就让人忧虑,现在我尝丞相的粪便有苦味,那就是病要快好了。”郭霸满心指望以此能博取上司的欢心,谁知魏元忠为人刚直,看到郭霸的这种丑态,十分憎恶,很快就把这件事给抖出去了。结果天下人无不耻笑郭霸的卑琐无耻。作为酷吏的郭霸又因为滥杀无辜而更加臭名昭著。后来他就得了重病,医生跟他说:“你的病不可救了,因为有几百冤魂遍体流血,都说不能放过你。”当晚,郭霸就死了。这一年大旱,郭霸死的那一天却下了场大雨。武则天询问发生了什么事,郎中张元说:“郭霸死了,所以老天爷要下雨。”武则天笑着说:“郭霸让人恨成这个样子啊。”

粪便是污秽之物,但那些奸佞小人为了能博取上司的欢心,却视粪汁如肉羹,这种献媚取宠的手法,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这种人以此为手段虽然有时也可以高官厚禄,但是却永远为人所不齿。

高官厚禄固然美好,利益也很重要,进取虽然是好事,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不择手段成为人人所不齿的小人。也许能成为伟人或高人的并不多,但是不做小人,不做恶事,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却并不难。(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推荐阅读:
春秋我为王重生之毒妃魔门败类我曾在时光里听过你帝王业宠妻如令荣耀巅峰危险关系总裁在上我在下上天安排的最大啦
相关推荐:
霸剑凌神烽火盛唐电视门说漂亮话 办漂亮事 做漂亮人 大全集磁场人生要耐得住寂寞绝色总裁是我老婆人生要经得起折磨人生要敢于奋斗爱妃,我们一起玩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