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二章在舍得中摒除欲念,调整事业心态(5)

9.失败,你准备好了吗

从表面来看很多失败都是偶然的,其实却有其必然性。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这种目的性越强,反而越不容易成功的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俗话说:“世事无常”,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地成功。既然如此,何不给自己一个失败的心理准备呢?而在成功之后,也要有失败的准备,不能得意忘形。

唐朝名将郭子仪戎马一生,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他屡建奇功,到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更难得的是他权倾天下而朝廷里没人妒忌,功高盖世而皇帝不怀疑他,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那么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郭子仪忠勇爱国,但从不居功自傲,并且又能宽厚待人。他还处处做士兵的榜样,领兵打仗时从不侵犯百姓的利益。在手握强兵的时候,无论皇帝诏命他何时入朝,他都从未迟延过。他曾经与李光弼的关系不太好,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提升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这时朝廷要郭子仪挑选一位得力的大将,去平定河北。郭子仪出于公心,推荐了李光弼。李光弼却以为郭子仪是要借刀杀人,让他去战场送死。郭子仪听到李光弼冤枉自己的话后,流着泪对李光弼说:“现在国难当头,我器重将军,才点你的将。我现在只想与你共赴疆场讨伐反贼,哪里还记着什么私怨呢?”李光弼听了非常感动,于是两人相对跪拜,前嫌尽释。

郭子仪为汾阳郡王时,他的府第在京城最繁华的地段,来往的行人、车马都很多,而郭府的大门总是大开着,不论什么人都可以随便出入郭府,没有任何限制。有一次,郭子仪手下有位将军即将出征,特意前来向郭子仪辞行,由于不需要通禀,这位将军就直接来到郭子仪的家中。此时郭子仪的妻子和女儿正在梳妆打扮准备出门,郭子仪则在一旁伺候,十足是个仆人的形象。来拜见郭子仪的将军看到这些,一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只好在门前不停地踱步。过了好一会,郭子仪才发现了他,这位将军不好意思地说:“郭将军,小人特地来向您辞行。”郭子仪看到他难以启齿的样子,明白他是觉得不应该看到,自己给夫人和女儿梳洗,认为这有辱大将军的尊严。于是,郭子仪哈哈大笑着说:“习惯了,习惯了,平时我都是这么伺候她们的。”

再说这位将军拜别了郭子仪,心里越想越觉得不妥,更让他觉得不妥的是郭子仪家里还开着大门,来来往往的人都看到了,这是明显有辱大将军威严的事。于是,他在临走之前召集郭子仪的弟子们,和他们说了自己看到的“不该看到的一幕”。大家商量着,要一起去说服大将军不要这样不顾身份。他们说:“大将军,您功名显赫、德高望众,但却不知道自重、自爱。不论高低贵贱,什么人都可以在您的寝室里随便走动,我们认为就是伊尹、霍光那样贤德的大臣也不应该这样啊!”郭子仪笑笑说:“我的做法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的,我现在位高权重,所以进退没有什么余地。如果我还围起高墙,紧闭大门,不和外面来往,一旦有人与我结仇,诬陷我不守臣子的法度,再加上那些贪图功利、嫉贤妒能的人借机煽风点火,那么我们全家就要遭受灭族之灾啊!现在我胸怀坦荡,四门大开,虽然有人想诋毁我,但也找不到什么理由。”弟子们听了,都十分佩服郭子仪的做法,也就不再劝他了。

郭子仪虽官高业大,但并不放纵子女。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后代,因为自己功劳太多而被皇族忌恨担心,所以一再嘱咐他们不可出头,凡事都要躲在人家的后边。郭子仪七十大寿时,全家的人全来拜寿,只有他的六儿媳升平公主没到。升平公主的丈夫郭暧气愤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叶,还斥责道:“你依仗皇父就不来拜寿,我父亲还不愿意当皇帝呢!”郭子仪知道以后,带着儿子就去向代宗皇帝请罪。代宗对郭子仪说:“儿女闺房琐事,何必计较。”郭子仪回家之后还是把儿子痛打了一顿。

郭子仪一生历经了四朝皇帝,他以85岁的高龄辞世时,唐德宗沉痛悲悼,并亲自到安福门临哭送行。郭子仪不仅自己既富贵又长寿,而且后代繁衍安泰,他的八个儿子和七个女婿,都是朝廷重要官员,孙子更是有数十人之多。这些就是郭子仪的高明之处,他不与人结私仇,又能在位高权重时,心里有失败的准备,所以才能为自己与家人免除祸害。他的故事与西汉霍光的故事,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他们有着同样的功劳,他们的家族也曾经都是朝廷的要员。不同的是霍光本人虽然忠诚,但他的家族大多是不肯奉公守法的人。霍光死后,霍氏一门更加骄奢放纵,甚至密谋发动政变,所以最终被汉宣帝全部灭族。这就是霍光与家人,在得意时没有失败的心理准备的后果呀!

在成功之前先做好失败的准备,并非是要人放弃对成功的追求,而是让他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如此一来反倒容易成功。在成功之后有失败的心理准备,就是让自己在得志时,不要得意忘形,而是要给自己留下后退的余地。

10.敢于放弃

世上的事情千差万别,对于永不服输的这句话,不能绝对化。因为在有些时候,我们要勇于服输。因为我们不可能永远是赢家,需要服输的地方并不少。倘若凡事都永不言败,死不服输,最后反而会惨遭失败,彻底地输掉自己。

我国古代有个十分著名的大富翁叫石崇。石崇这人为了发财,什么事都敢做。史书说他在当荆州刺史时,竟然对路过的商人们,实施明火执仗式的抢劫。也许正是这种亦官亦盗的勾当,才是他发家致富的本领。而发了财后,石崇还是什么事都敢做。据《世说新语》记载:石崇每次请客饮酒,都让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有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一起到石崇家里去赴宴。丞相王导虽然向来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杀人,当美女行酒时也只好勉强喝下去。可大将军王敦却不买账,他原本是能喝酒的,却故意不肯喝,结果石崇连斩了三个美人,他仍然是不喝。王导于是就责备王敦,王敦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人,跟你、我有什么关系!”

也许这不能全怪他一个人,当时大家都这样做。西晋王朝自统一全国以后,以晋武帝司马炎为代表的统治集团,十分迅速地就转向了腐败。当时在京城除了石崇之外,像晋武帝的舅舅王恺等皇亲国戚也极为富有。当时王恺是后将军,石崇是散骑常侍,他们二人互相攀比,争豪斗富,都以能显示自己雄厚的财富为最大荣耀。石崇到了京城洛阳,听说王恺很有钱,就有心要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恺家里洗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他家的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王恺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在他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四十里的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饰,把洛阳城轰动了。石崇成心压倒王恺,他就用比紫丝还要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

王恺又输了一着,但是他不甘心,于是向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可笑的是晋武帝竟然还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于是就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了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出出风头。有了皇帝帮忙,王恺的劲头更大了。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上他家吃饭。在宴席上,王恺得意洋洋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树,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说完就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那株珊瑚枝条匀称,色泽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顺手抓起一件东西,把这株珊瑚树砸得粉碎。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王恺更是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石崇笑着说:“您用不着生气,我还您就是了。”

石崇立刻叫随从去把他家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不一会儿,一群随从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树中,大的竟然比王恺的高出了一倍,株株都光彩夺目,至于像王恺这样的珊瑚树,那就更多了。周围的官员们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石崇的财富,比自己不知多了多少,所以也只得认输。就这样石崇的豪富在洛阳出了名,当时有一个大臣叫傅咸,他上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的事情,不但不被责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这样下去怎么了得。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理睬他。事实上他跟石崇、王恺一样,一面搜刮百姓,一面穷奢极侈。

后来,石崇官至太仆,他在金谷涧(今河南洛阳西站附近)修建了一座别墅,称为金谷园。金谷园中歌妓众多,其中有一个名叫绿珠的歌妓,是个不可多得的美人,她又善于吹笛,所以备受石崇的宠爱。石崇曾经与当时的名士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共同结成诗社,号称“金谷二十四友”。石崇每次宴客,都要叫绿珠出来歌舞伴酒,见了绿珠的人都忘失魂魄,因此绿珠之美名闻天下。晋武帝死后,禁军统领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石崇也被免官。当时赵王司马伦专权,他的手下孙秀曾经暗慕绿珠,过去因为石崇有权有势,他也没有办法。现在石崇被免职,孙秀就派使者向石崇索取绿珠。石崇勃然大怒:“绿珠是我所爱,那是做不到的。”使者说:“君侯博古通今,还请三思而行。”其实是暗示石崇,你现在已经是今非昔比,应审时度势。石崇坚持不给。使者回报后孙秀也勃然大怒,便力劝赵王司马伦诛杀石崇。

赵王于是派兵捉拿石崇。石崇叹息着对绿珠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绿珠也流着泪说:“妾今愿效死于君前。”说完,绿珠坠楼而死。后人称赞她的气节,将这座楼称为绿珠楼。而石崇也被杀了,临死前他说:“这些人,还不是为了贪图我的钱财!”押送他的人说:“你既然知道人为财死,为什么不肯早些把家财散了,多做点好事?”石崇无语可答。于是全家老少共十五人一同被处死。

像石崇当年一样,有钱有势肯定是好事,可因为是好事,所以大家都想要,大家都想要就会有争夺,有争夺就会有危险,就会有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有钱有势时,不得不小心呀!时局不利时,就要勇于服输,果断地放弃,否则落得像石崇一样的下场,就太不划算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推荐阅读:
春秋我为王重生之毒妃魔门败类我曾在时光里听过你帝王业宠妻如令荣耀巅峰危险关系总裁在上我在下上天安排的最大啦
相关推荐:
霸剑凌神烽火盛唐电视门说漂亮话 办漂亮事 做漂亮人 大全集磁场人生要耐得住寂寞绝色总裁是我老婆人生要经得起折磨人生要敢于奋斗爱妃,我们一起玩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