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说说魏晋最牛逼的土豪(下)

正应了网上那句话:"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绿珠从高楼一跃而下,徒留历史一声叹息。

石崇被押出金谷园,他以为只不过是一次流放,直到囚车缓缓驶往东市,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更让他吃惊的是,好友潘岳也被押赴刑场。潘岳曾经写诗赠石崇,其中有"白首同所归"之句,竟然一语成谶。就这样洛阳第一富豪与洛阳第一帅哥同时被杀,这一年,石崇五十二岁,潘岳五十四岁。

时下有一种看法,说石崇太自私了,临死还拉绿珠垫背,而绿珠跳楼也谈不上"殉情",因为他和石崇之间本没有什么爱情,只是被石崇话语所激才跳楼自杀的。以上观点显然不能成立,因为《石崇传》上写得很明白,石崇被抓时,压根没想到自己会死,也就不存在拉绿珠殉葬的道理。他一生阅女无数,美女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日用品。若不是真心爱绿珠,也犯不着为一个女人得罪孙秀。他敢于为绿珠冲冠一怒,这是一种性情,一种担当,一种勇气,一种男儿本色,比几百两银子就把杜十娘卖掉的李甲之流强出千倍万倍。绿珠也是如此,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如果不是遇到真正喜欢自己,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知己,也用不着以死明节。反正到哪儿上班不是上班?都是以色艺侍人,到了孙秀那儿也是唱唱歌、跳跳舞、喝喝酒、睡睡觉,无非就是工资少了点,根本用不着跳楼。反过来说,如果绿珠当时没有殉情,而是转投孙秀名下,那绿珠就不是绿珠了,历史记住的只是一个倚门卖笑的职业歌妓;而石崇假如没有拒绝孙秀,而是乖乖地把绿珠交出,那石崇也不是石崇了,历史记住的只是一个杀人抢劫的万恶土豪。但是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剧本,男女主角拒绝平庸的情节,联手演绎了一段旷世的传奇。

当然,石崇被杀除了绿珠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一、经济问题:石崇太有钱,太张扬,不免让人羡慕嫉妒恨,只是以前有贾谧罩着,别人干着急。贾谧一死,石崇的万贯家财顿时成为别人觊觎的目标,这就像一个美艳绝伦的女人忽然变成了**,难免招来各路**。正像石崇临行前所说的那样"奴辈利我家财"。二、政治问题:二十四友集团,依附于贾谧,逐渐成为一股政治力量,而随着贾氏集团的消灭,二十四友集团也树倒猢狲散,而作为二十四友的中心人物,石崇也成为政治斗争的殉葬品。三、交际问题:石崇的外甥,二十四友之一欧阳建素来与孙秀有过节,孙秀得势之后趁机打击报复,石崇也成为孙秀打击的对象。由此看来,孙秀派人去索取绿珠,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他早已料定石崇不会交出绿珠,而即使当时石崇交出绿珠,也只是苟延残喘一时,最终难逃被诛杀的命运。

石崇在后世读者的印象中无疑是土豪的形象代言,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石崇至少还有两种形象值得注意,即愤青和文青。

青年时期的石崇,德才兼备,意气风发而且刚正不阿,从他早期的奏章来看,经常针砭时事,而且言辞犀利,不畏权贵。也正是因为如此,石崇在仕途上屡屡受挫。投身贾谧门下时,石崇已过不惑之年,此时的石崇对上书言事之类的事情早已不感兴趣(反正傻皇帝也看不懂),而专心谄事贾谧。正好潘岳在此时也顿悟了"人生",两个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开始组团巴结讨好贾谧。不仅对贾谧本人阿谀奉承,就连贾谧的母亲广成君出行时,二人也要对着车马扬起的尘土遥拜,以示敬仰。你看,连巴结讨好也这么有创意,亏石崇想得出。时势造英雄也造小人,想着石崇面对贾家的车马躬身遥拜的模样,很难相信他年轻的时候居然还是一愤青。

石崇还是一个文艺青年,虽然一身俗气,内心深处却有一种儒雅情结。他曾和王敦一起到学堂里去,看到颜回和原宪,这二位都是孔子班上的三好学生,颜回更是超级学霸。石崇羡慕地说:"如果我能和他们一起做孔子的学生,大概也不会比他们差吧。"谁知却立刻遭到王敦的讽刺,王敦说:"我看你一点不像颜回,倒是非常像子贡。"

子贡虽然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更喜欢投机经商,是班上最有钱的学生,孔子周游列国,主要靠子贡赞助。石崇被王敦戳到痛处,只好大声反驳:"大丈夫处世,当身名俱泰,总不能穷得一无所有吧。"你看,石崇并没有以子贡为榜样,反倒羡慕颜回,原宪,可见每一个坏孩子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好孩子,石崇还是想做一个三好学生的。

石崇文学水平算不上一流,在钟嵘的《诗品》里,石崇的作品被列为中品,但在当时的文艺圈,石崇绝对是个腕儿。二十四友集团,虽然是一个政治集团,但实际上更像一个文学社团,类似于今天的中国作家协会,因为它几乎囊括了西晋一流的文学家,左思、潘岳、挚虞、陆云陆机兄弟皆是其成员。石崇作为这个协会的会长,经常组织一些学术论坛,诗歌研讨会什么的。著名的"金谷集会"即是石崇组织举办的,并提笔写下传世作品《金谷诗序》。五十年后,王羲之召集东晋名士谢安、孙绰等人在会稽兰亭也举行了一次类似的集会,并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很显然,王羲之复制粘贴了石崇的创意,虽然后人皆以为兰亭集会在整体水准上已经超越了金谷集会,但王羲之并不这么认为,甚至当他听说有人把自己和石崇相比,把《兰亭集序》与《金谷诗序》相比时,脸上竟露出欣喜之色。可见石崇是王羲之的心中偶像,王羲之则是石崇的忠实粉丝。

总而言之,石崇的一生是说不尽的,他追求财富,不惜去抢劫;因小事杀人,残忍冷酷;生活奢华浮靡,一身铜臭;攀附权贵,阿谀奉承;但他又刚正不阿,不失诤臣之气;舞文弄墨,不失儒雅之风,救朋友于危难,重情重义,为绿珠而获罪,怜香惜玉...。

苏轼曾经把王羲之比作天鹅,把石崇比作麻雀。确实,石崇不像王羲之那样,超凡脱俗,翩然如云中白鹤。石崇是一个凡夫俗子,他就生活在尘世,他吞食人间烟火,他有七情六欲。他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把善与恶都被演绎到了极致,这就是石崇。(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推荐阅读: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上天安排的最大啦魔门败类帝王业山海高中剑来重生之毒妃总裁在上我在下春秋我为王荣耀巅峰
相关推荐:
穿越之养儿不易北明网游天下之奇货可居仙道修真系统我的老婆是妖精千年蛊王玩意终须落声嗨仙佛大汉民国学校里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