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152、152

这个时候张嬷嬷心里头也是期待夹杂不安。

她当初是没活路了才进的宫, 从小宫女熬上来就很不容易, 皇宫这个地方是外面人想进来,里面人想出去。在这里头要想不惹事非好生活着都难, 她们给秀女包括宫女教规矩的还好, 被指去各宫的跟对主子尚且是在刀刃上走,跟错人就不知道哪天活到头。

刚进宫那会儿天真,多几年人就会朝两个方向走, 有些当够了奴才, 无论如何都想翻身。也有张嬷嬷这样的,仔细攒着银钱,想熬够年头出去另做打算。

结果她还没熬到,就赶上卫家添女。姜蜜总怕自己不会教, 让福妞出去给人笑话, 卫成怕夫人一直纠结这个过不去, 趁着说到子女相关,跟皇上求了求。

要是别家来求, 皇帝还会琢磨看看你想做什么。

卫家是什么情况他再清楚不过, 立刻想到吴氏的彪悍做派,暗道卫成想给他闺女寻个靠谱的教养嬷嬷真明智, 要是让他家中女眷手把手教, 不好说会教成什么样。

要是也跟他府上老太太似的……那搞不好要砸手里, 难得嫁出去。

得亏卫成不知道他的伯乐在想什么,他得偿所愿,心满意足出了宫。

张嬷嬷被太监总管选中的时候有些愣怔, 非常短暂,跟着就有两个关系亲近的来同她道喜。皇宫里头好是好,却不是命贱之人待得住的,去卫府好,往后一来无性命之忧,二来前程可期。

卫大人深得圣心,还不满三十已经官拜正三品,他府上嫡女往后能差了?

张嬷嬷心里也火热,又有点担心,生怕府上主子不好相处,宫里伺候的都听说过卫大人亲娘那彪悍做派,不光他娘,听说他夫人也差不多……知道进了卫府,她给人领着进了二门,沿着抄手游廊往里走,进内院到老太太跟前。吴氏已经知道儿子进宫去讨了人,也知道她是皇上赏下来的,张嬷嬷在底下老老实实跟她问安,吴氏让人起来,上下打量了一眼,看着是和自家伺候的婆子不同,她暂且满意了。

“福妞这月十八生的,你也知道奶娃子头一冬不好过,要多上心。”

张嬷嬷应下。

吴氏又说:“你来之前应该听说了我府上的情况,这儿是没别家体面,只要你好生照看福妞,尽到本分,咱也不会亏待你。同样的我丑话说在前头,要是你做得不好,哪怕是宫里出来的我也不会给面子,到时候一样给你退回去。”

张嬷嬷心里颤了一下:“老太太放心,奴才知道。”

“行吧,你也不是头一天当差,什么当做什么不当做心里应该清楚,轮不到我来指手画脚,你把东西放房里去,放好去见见人。”

不多时,姜蜜就见到女儿的贴身嬷嬷,她也问了两句,问张嬷嬷原先在宫里做什么的?到卫家来感觉如何?几问几答之间就发现这人话不多,不是嘴甜会奉承那种,看着还是实实在在的。姜蜜心安了几分,没再为难她。

就这样,张嬷嬷从宫里搬到卫府,在福妞跟前伺候起来。她会看会想,多两天就发现这一家子也不像外头传的那样。

要说主人家的仪态跟别家是比不得,包括用膳或者日常说话这家子都不大讲究。府上也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包括大爷二爷的教养都很值得称道。都说卫家太太是乡下女人,乡下女人教养的儿子也不比传统的勋贵之家来得差。张嬷嬷在宫里当差这些年见过许多贵人,包括皇子公主都有,他瞧着府上大爷不比任何人差,往后恐怕有大出息。

看大爷十分孝顺亲娘,又疼爱幼妹,这家女眷都是福气人。

张嬷嬷一点儿不敢小瞧老太太,更不敢小瞧太太。

老太太悍起来一般人招架不住。

至于说太太,外面关于她的说法很少,可你想想这个女人,她是乡下出身娘家没什么来头,就是习惯说的糟糠之妻,却被卫大人当成个宝。别说下堂不下堂,这府上连房妾室都没有,她独宠,她当家,她和公婆还处得很好,又生养了两个儿子……

如果说嫁得好是命,能把日子过得如此之顺,那是她本事。

婆婆看媳妇儿少有不挑剔的,这前提下她们婆媳相处融洽,做婆婆的该对她有多满意?

张嬷嬷一点儿不敢小看府上太太,每回到太太跟前都谨慎得很。

姜蜜不知道她想了这么许多,洗三礼过后,老爷子提起来说是不是准备点年货顺带送封信回去,现在去筹备送到正好在年前,家里双喜临门,大伯包括亲家都能高兴一下。

卫父提的,全家都赞同,砚台自告奋勇说要代笔,东西是吴氏拨钱让府上采买去置的。近来账上钱多,临近过年佃农那边陆续也把地租交上来了,四百亩的租子,哪怕卫家收得少,收上来也是一笔款项。

农户们交租都很积极,生怕自己拖拖踏踏使得地主人家不高兴把地收回去租给别人,他们有钱赶紧就送过来。听说卫家添了喜事,还排着队说了不少吉祥话。

账上银子多了,吴氏瞧着高兴,让采买置办了不少年货,想着东西不贵,冬天里也放得住,多备些他们收到之后好分,老家乡下那么多人呢。

十月底,东西完全置办好了,满满一车年货连同书信一道晃晃悠悠去往南方。

这是最后一波赶在年前南下的,再晚一些就难有车队了,他们车队送的货物本来就多,加上冬日里北边已经有积雪,天寒地冻路难行,这趟格外耗时。

之前四十来天能到,这回实实在在上了五十天,送到的时候实实在在就是年货,那会儿都搭上腊月二十了。

一车东西拉近后山村,在大叔公家卸下一半,跟着就去了前山村姜家,卸下另一半。信也是一式两封,拆开让识字的一读,好家伙卫老三他又升官了!当朝三品大员!还说从今年起,只要宫里设宴说君臣同乐,卫成他就能携妻儿进宫,陪皇上过中秋陪皇上守岁。

“还说姜氏在十月间生了个闺女,这闺女才是落进福窝窝里了,生在三品大员家,等她长大说亲的时候还不知道他爹又是几品。”

“不是说京官都是老头子?不到岁数升不上去?卫老三翻过年才三十而立!他多年轻!”

“三十岁!三十岁能中举就算本事大的!他都当了好多年官!早年真是看不出,他脸皮薄好说话,讲什么都好,还说是吃亏相,结果呢?全看走眼了!就姜家那头眼神好,捞着个金龟婿!”

听着这话有人斜眼一瞅,从牙缝里挤出一句:“什么眼神好?钱氏不也看走眼了?她当初为啥把姜蜜说去卫家你看不出?”

“……倒也是,还是人家官太太福气好,这是命啊。”

钱桂花原先让骗子忽悠瘸了,现如今还是盼姜蜜好,跟人提到都不说继女后娘的,仿佛自己像她亲娘一样。她想得简单,姜蜜要是不好,她会想起来接济娘家父兄?只有她顺心了,哪怕从指缝里随便漏点给娘家也是好事情。现在差距是太大了,大到你都眼红不了,只能盼着人家念些旧情。

体面人家都要做脸,加上卫成那一家其实还是念着亲戚情分,经常同老家书信往来就是变相给他们撑腰,送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不痛不痒,收到的人高兴得很。

咋说都是京城来的好东西,收着有面子,也得了实惠。

年货一分为二,卫大卫二丁点没捞着,钱桂花瞧着还拍拍胸口说幸好:“还是当家的你清醒,没跟周老大搅和上,要是跟隔壁村那两兄弟似的招了女婿嫌,那真是啥也得不到。如今咱们日子倒是一年年的变好了,别的我都满意,唯独狗子……”

钱桂花说的时候瞄着儿子。

他儿子喜滋滋看着京城那边送来的东西,压根不把老娘的话放心里,还道姐真不错啊,写信回来还关心了他的婚事,让定下来之后回个信,要给他添喜。

“爹你不是说给我看了一个?年后你回个信给我姐,问问她,她也说好咱们就定了。我估摸着我姐比我娘靠谱些,我娘天天瞎折腾也没折腾出个啥,我姐闷不吭声都成大官太太了。”

钱桂花气坏了,要臭骂他,姜狗子捡着吃的往嘴里扔,边嚼边说:“这味儿不错,难怪说是京城送回来的。对了咱们要不要准备点儿啥,也不能干收不回礼是吧?”

“回礼?拿啥回礼?难道拉一车粮食上京?现如今你姐是什么身份,拉些白菜萝卜的去不给她丢人?”

“那你买点细布给我外甥女做套衫子,再不做双鞋也行啊,好歹尽个心意,有事才写信去人家能高兴?换做是你你高兴不?”姜狗子是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他是真不爱读书,把常用字认得差不多就打死不想学了。要说人倒是不傻,早几年贪吃贪玩的,现如今一混一天,除了不上进这点气人之外,平常倒也不闯祸不惹事非。

钱桂花最不满意就是他不争气。

至于说姜父,他当然也希望儿子出息,看狗子这样,又不知道怎么才能使他上进,想让他娶媳妇也是指望成亲之后他能多点责任心,知道家里有婆娘要养,以后还会有子女,当爹的要去挣钱挣口粮回来。

狗子说要回礼倒没错,姜父看了钱桂花一眼,让别抠,拿点好布料给外孙女做几样褂衫。

“让我做是可以,就怕我做的人家也瞧不上。”

“闺女她不是那种人。”

父子两个都这么说,钱桂花回头就安排上了,过个年,姜家这边还是高高兴兴的,后山村卫家那头不大愉快。之前卖书那一回,因为是自己做得不对,卫大卫二心虚气短没敢怎么闹。时间一长他们又完成了从自我反省到怨怪别人之间的过度。

大叔公八旬寿礼是一回,加上这次的年货,两个媳妇儿娘家都在嘀咕说怎么有好处净想着外人,亲兄弟屁都不占。就不说年货,连封信连句话都没,这是真要划断老死不相往来?

两兄弟哪儿都不痛快,又不敢上他们大叔公家去闹。

倒是毛蛋,他从镇上学塾回来,在家里听了些闲话,没憋住找到那头去了。

说什么来着?

说哪怕兄弟之间有罅隙,外人也该说和,怎么还有从中挑拨的?

这番话传到大叔公耳中,大过年的人气病了,家中子孙不依,找卫大家讨说法,让他把话讲明白:“你们兄弟分家是别人挑拨的?你们几十两卖书是别人怂恿的?自己做得不对招了兄弟厌烦怎么还能推给我们?我们欠你了?之前的祝寿图是老三替我爹求的!这回的年货是晚辈孝敬长辈的!没听说当儿子的等着收爹娘的礼,卫大郎你要脸不?你眼红京城送回来的东西,你又给你爹娘送什么了?”

卫父都料不到他给大伯给亲家公走个年礼还能闹成这样。

后山村扯皮的时候,皇上在宫中设宴同大臣们一道迎新年,这个时候姜蜜早已经出了月子,她跟着进了宫,一道的还有砚台。

姜蜜之前进宫来给皇后娘娘哭过丧,当时皇帝没注意看。

这回看她走在卫成身边,留意了一眼。

原来这就是卫大人爱妻。

倒是和想象中不大一样。

做皇帝的也不能盯着臣妻猛瞧,他就看了一眼,便将目光转向旁边过得严严实实的矮冬瓜。

“卫爱卿可带你儿子来了?站出来给朕瞧瞧。”

砚台还在琢磨朝廷上有几个姓卫的爱卿,他爹就应声了,还扭头看了他一眼。砚台出去就给皇帝行了个大礼,实实在在的把头都磕上了。

“起来吧,走近点给朕看看。”

砚台果然往前走了几步,他抬起头乌溜溜一双眼看着皇帝,皇帝坐在上面俯视他,看了会儿问:“怎么不说话?”

“天威浩荡,把小人儿镇住了。”

“你父亲说你是个话唠,怎么他就没镇住你?”

“那不一样。”

“天威浩荡,严父之威不浩荡吗?”

砚台犹豫了一下,问皇上:“您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假话怎么说?”

“……爹他和蔼慈祥气性好最好说话。”

“真话呢?”

“这个嘛,奶骂人的时候都爱说‘我又不是你娘,惯得你’,惹着我爹他也不能把我怎么样,惹着皇上,皇上能打我板子。”

卫成提醒他:“是小民,不是我。”

砚台头一回进宫,还没习惯这么说话,不注意就顺过去了。他认真反省了自己的口误,又重新讲了一遍。姜蜜在旁边都感觉没眼看,皇帝好像还挺新鲜。

他如今也有好些个儿子,诸位皇子见着君父都是又敬又怕,倒是没见过像这样有意思的。嘴上说天威浩荡,没见他怕,一双眼看过来的时候也是清清澈澈的。

“你不怕朕?”

“不怕。”

“四海之内,甚至朝堂上都有许多人怕朕,你小小人儿一个为何不怕?”

“小民父亲是皇上一手提拔的,父亲常常提到皇上,说您心系天下苍生爱民如子,想的包括做的都是怎么让百姓吃饱穿暖。皇上是圣明君主,小民也没做过亏心事,何须害怕?”

皇帝有一会儿没说话,回过神才看向卫成:“爱卿教得很好,卫家虽然出自乡野,家教比名门望族也不差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ovo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推荐阅读:
荣耀巅峰我曾在时光里听过你山海高中危险关系宠妻如令剑来魔门败类上天安排的最大啦总裁在上我在下帝王业
相关推荐:
游戏之塔魔伐天下近身剑仙大唐风后绝世强者山海帝龙天地无极之悟道穿越明朝当皇帝盗天记重生之宋朝当官
作者南岛樱桃其他书:
给你祖宗打电话 快穿之教你做人 国学大师 我有一个祸水群 神棍贾赦 听见你的声音[柯南] 绝对臣服[足球]. 我就是这般好命 福运宝珠[清] 绝对臣服[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