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六十一章 董卓废立

李儒走进董府,见董卓在把玩着什么,走近匆匆一看,好象是一个玉玺,不过李儒没有往传国玉玺上去想,而李儒也不敢多看,忙上前拜道:“婿参见岳父大人。”

董卓正在把玩传国玉玺,听见李儒的声音后收起传国玉玺,然后抬头笑道:“哦,是优啊,怎么样,三辅之地处理的如何了?”

李儒应道:“启禀岳父大人,李傕、郭汜已经进驻长安,将三辅之地控制起来,不过要想完全为我所掌控,还需要时间。”

董卓听后皱眉道:“如此看来是有人阻扰我掌控三辅吧,难道我给你大军不管用吗?将反抗的人都给我杀了。”

李儒见董卓皱眉忙心道:“岳父大人,事实并非如此,既然我们要将三辅之地当做后方,就必须让当地之人心服口服,若是凭借军队强压下去,我怕会众口难平,一旦到了危急时刻,下面就会造起反来,那样我们就内外交困了。”

董卓挥了挥手毫不在意的道:“那又如何,谁不从我,杀了便是,当我手大军做什么用的。”

李儒见董卓坚持也不好再劝,然后道:“岳父大人,方才我进来的时候碰见一人,此人给我一种十分不舒服的感觉,而且我能感到此人十分危险。”

董卓见李儒如此,疑惑的问道:“你为何会感觉他有危险?”

李儒摇头道:“我也不清楚,只是有这种感觉罢了。”

董卓听到这里大笑道:“哈哈,优多虑了,那人名叫潘隐,以前是上军校尉蹇硕的司马,只因蹇硕被何进杀死,他才与十常侍等人诛杀了何进,不料袁氏兄弟攻打皇宫,他才逃了出来,只不过现在前来投奔我了。”

李儒疑惑道:“潘隐一个宦官,又有何能力前来投效岳父大人,而且我听那蹇硕就是因为这潘隐泄密才被何进杀死,不知为何后来潘隐又与十常侍联合杀了何进,若是从这看来,这潘隐实乃一人。”

董卓道:“他是不是人我不在乎,他一介宦官,又能带来什么威胁呢?而且今日潘隐到来献上一件宝物,优可知此宝是何物?”

李儒摇头道:“儒是在愚钝,猜不到究竟是何物。”

董卓神秘的笑道:“哈哈,没人会想到此物会到我的手,你看这是何物?”完董卓将传国玉玺放到李儒眼前。

李儒顿时瞪大了眼睛,双眼直勾勾的看向董卓手传国玉玺,只见传国玉玺散着柔和的迷人的光彩,李儒明显能感觉到玉玺给自己一股压迫之感,董卓见李儒如此表现得意的道:“怎么样,优可能猜到此物为何了?”

李儒清醒了下道:“若是我没有猜错,此物便是那传国玉玺。”

董卓听后大笑道:“不错,此物就是那传国玉玺。”

李儒稍微皱了下眉头疑惑的问道:“只是据传当日十常侍作乱的时候传国玉玺已经丢失,不知岳父大人从何得来?”

董卓笑道:“这就是那潘隐献上来的,他今日前来便是要以此物向我要官。”

李儒听后疑惑道:“此物来的如此轻松,该不会是个假的吧。”

董卓示意李儒上前道:“优你看,这正面是否印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而且你看这里,这一角乃是黄金所作,据当年王莽向其姑母太皇太后所要玉玺,太皇太后怒斥王莽,并将传国玉玺掷与地上,因此将玉玺一角摔坏,王莽将玉玺捡起,以黄金补上。因此我断定这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李儒还是略带疑惑的道:“传国玉玺乃是绝世珍宝,那潘隐竟然舍得拿此宝前来换官,而且以此人身份怎么能够拥有传国玉玺此等重宝,因此我怀疑这玉玺仍然是假的。”

董卓笑道:“优多虑了,那潘隐不过一个宦官,岂敢以假物前来欺骗老夫。据他所言,当初十常侍作乱,袁氏兄弟攻打皇宫诛杀宦官,那潘隐担心性命不保就逃出皇宫,临走之时将传国玉玺带出皇宫,辗转反侧这才到了老夫手。而且优也是知道,如今皇宫之并没有传国玉玺,所以你我手的玉玺是真还是假?”完阴笑的看着李儒。

李儒听后恍然大悟道:“不错,以岳父大人如今权势,哪怕岳父拿出一块木头,只要您它是传国玉玺,它就是传国玉玺。看来还是岳父大人高明。”

董卓大笑道:“哈哈,优所言不差,如今传国玉玺在我手,可见上天也是站在我这一边的,这大汉已经走到尽头了,该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李儒忙劝道:“不可,如今朝大臣多心向汉室,我们必须抽出时间将他们一一换掉,而且当今太后乃是何进之妹,何进虽然已死,但是还是有很多大臣打着何进的旗帜支持当今陛下,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将这些人换上我们的人。”

董卓一想道:“优言之有理,只是你看此事要如何去办?”

李儒想了一会阴笑道:“岳父大人,你一个没有任何依靠的皇帝和一个有着大臣支撑的皇帝,那个对我们更加有利?”

董卓一听大笑道:“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废了当今皇帝,然后立那陈留王为帝,这样就能将何进一系全部清出朝廷,而且我手有先帝遗诏,这样一来名正言顺,等到将朝廷之人全部换做我的人,那时候就是我董卓君临天下的时候。”

李儒笑道:“如此明天岳父大人可以在温明园召集百官,商议废立之事,若有人不从可斩之。”

董卓听后哈哈大笑,李儒也在一边阴笑不已。

第二天,董卓在温明园延请百官,百官全部惧怕董卓权势,因此悉数到场,董卓在后堂见百官全部到齐后,这才在吕布护卫下来到席,百官见董卓来到,全部起身相迎,董卓双手示意百官坐下后来到主位坐下,百官见董卓坐下后方才落座,董卓见此心十分得意。

酒过数巡,董卓放下酒杯道:“今我有一言与众位大人,还请众位大人静听。”百官见董卓话,全部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声音,董卓见此大声道:“自古以来,天子为万民之主,万乘至尊,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承社稷。而当今圣上懦弱少威,君仪失度。不如陈留王聪明好学,精明强干,我欲废少帝改立陈留王承继大位,诸位以为如何?”百官听后皆不敢出声,董卓扫视百官,见保管鸦雀无声,哈哈大笑道:“如若诸位没有异议,那么这件事就此定下,明日早朝行废立大事。”

这时坐上一人起身道:“明公不可,当今陛下乃是先帝长子,素无过失,岂能乱议废立。而且陈留王年仅六岁,岂懂朝廷大政。明公此举必遭天下人耻笑。”

百官放眼望去,乃是太尉刘虞,此人乃是汉室宗亲,出身高贵,为人公正、仁和,对大汉忠心耿耿。董卓见此道:“你如此难道不惧我手兵刃吗?”

刘虞道:“大丈夫立于世间,岂能因吝啬性命而置国家大事与不顾,废立之事还请明公深思。”

董卓见此大呼道:“左右与我将他拿下。”

百官见此忙劝,李儒见状对董卓道:“岳父大人,刘虞此人名望甚高,杀之不祥,而且今日目的已经达到,尽可放百官离去。”

于是董卓喝道:“今日看在百官面上我就放你离去,下回再若如此,定斩不饶。”完率先离去。

回到府董卓向李儒问道:“今日你可看出什么来?”

李儒道:“回岳父大人话,由今日可见,百官皆不敢反对我们行那废立之事,唯有汉室宗亲反对,但是现在又杀不得,因此还需想方设法将他们支出洛阳。”

董卓听后问道:“优可有计策。”

李儒笑道:“此事易尔,那刘焉弃幽州刺史逃亡益州,今可使刘虞为幽州刺史,刘虞为人谦和,而那幽州公孙瓒为人刚硬,如此二人必定生冲突,长久下来,两人必定生争端,这样一来可不费吹灰之力除掉刘虞,还可以用杀害皇室宗亲之名问罪公孙瓒,这样一来幽州岂不在我等手。”

董卓一听大笑道:“优此计高明,那么其他人呢?”

李儒接着道:“荆州盗匪横行,豪族互相倾轧,因此可命刘表为荆州刺史,但不准他带一兵一卒前往荆州,如此刘表必定为荆州豪族所害。那扬州也是世家林立,可命刘繇为扬州刺史,他辞去扬州必定为扬州世家拖累。兖州处在袁术与曹彬夹击之,可是刘岱为兖州刺史,如此三人必定相互攻伐。这样一来我等无忧矣。”

董卓听后笑道:“如此最好,你这就去拟旨,待我盖上传国玉玺大印即可。”

第二天,百官全部利于朝堂之前,相互之间对望之后无言以对,不久堂外董卓在吕布护送之下前来,当董卓踏上台阶的时候,百官之有一人冲出,手持利刃径直刺向董卓,不料董卓力大,一把抓住此人手腕人后将此人踹倒在地,然后气急败坏的道:“来人,将此人于我拿下。”

吕布一直在一边一动未动,看见此人被董卓击退后便上前将他擒下,然后交与士兵绑缚。众人这才看清此人原来就是助军左校尉伍孚,只见伍孚被绑之后破口大骂:“董卓老贼,你不得好死。”董卓见此上前恨声道:“你竟敢谋反,,谁叫你刺杀老夫。”

伍孚双目怒蹬董卓,口大声叱道:“董卓老贼,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有之,你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得将你车裂以谢天下!”董卓听此大怒,下令将伍孚牵出千刀万剐,伍孚依然破口大骂:“奸贼,逆臣,汝必将遗臭万年。”吕布见此抽出腰宝剑上前一剑刺入伍孚心脏,伍孚这才止住骂声,只是伍孚临死之前双眼望向吕布,好似在吕布眼看出不忍,百官皆惧怕不已,唯有一人注意到了吕布的眼神,此人就是王允,王允注意到吕布眼神后若有所思。

董卓见吕布杀死伍孚,便下令将伍孚枭示众,然后率领百官进入朝堂。待百官跪拜完毕,董卓拿出一道圣旨对百官道:“昨日我延请百官商议废立之事,有人不服我的安排,岂不知我乃是奉先帝遗诏,这才敢做此举,诸位若是不信,可上前观看,此乃先帝遗诏,乃是当初蹇硕持有,不过蹇硕被何进诛杀,后遗诏落在张让等人手,因此张让等人图谋何进,这才引洛阳大乱,而张让死在董旻手,这遗诏便落在了我的手。现在诸位还有何异议?”

袁隗在下面看见灵帝遗诏眼热不已,当初自己就是定计要取得此物,不料竟被董卓获得,对此袁隗后悔不已。

随后董卓命李肃上前宣道:“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仰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慌乱,用了太后暴崩,众论或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无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李肃宣读完毕,董卓示意侍卫将汉少帝扯下皇位,就要牵陈留王上座,这时一人出列大声喊道:“贼臣董卓,敢以假诏行此欺天之举,吾当以颈血溅之。”完将手象简扔向董卓,董卓闪身躲过,命人将此人拿下,百官一看,乃是上书丁管,董卓命人将丁管牵出斩杀,丁管至死仍然骂不绝口。

等到处死丁管,董卓这才牵着陈留王刘协登上皇位,是为汉献帝,改号永汉,当年既为永汉元年(公元87年六月)。董卓自封为相国,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之权。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推荐阅读:
危险关系总裁在上我在下山海高中春秋我为王重生之毒妃剑来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宠妻如令荣耀巅峰我曾在时光里听过你
相关推荐:
魔法暗器执掌盛唐抗日之遍地开花合同情人灼眼的夏娜织田信长幻想好莱坞仙屍蛇王的娇妻兵锋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