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74、第74章

韩王之病, 主要是心病, 任谁看见儿子身有十数处伤口, 还要一一仔细去查验这些伤口,验完以后都不能不倒下。

方寒霄当时处于几乎放弃人生的阶段,对什么都无可无不可, 韩王妃请他去,他就去了。

他起初照顾韩王说不上多么精心, 一则他不会,他是鲜衣怒马地长大的, 哪里干过伺候人的活计, 二则他也没那个心, 韩王丧子不丧子的, 和他有什么关系。

但渐渐地, 他被韩王悲痛的模样触动了。

他想起了方老伯爷。

方老伯爷不相信他是一回事,可方老伯爷飞马赶回,见到伤重的他时, 那一种快被压弯了腰的发自内心的伤痛也不是假的。

他挣扎在生死一线, 愤恨于自己被不信任的时候,顾不上亲人的情绪,但当他以旁观者的姿态去看韩王,看韩王只要醒着, 就贪婪地从他脸上寻找亡子的影子,他忽然就把方老伯爷那些伤痛全记了起来。

他身体前程毁于一旦,从云端直坠地面, 方老伯爷怎么会不难过呢。

他还跑了,方老伯爷知道,一定更伤心吧。

变的只是方伯爷,方老伯爷其实没有变,一直都是疼他的老祖父。

认清到了这一点,他内心那些涌动堵塞了好长时间的情绪终于寻到了出口,慢慢开始往外排解,他对韩王的照料变得认真起来,因为他在这过程里也得到了同自己的和解。

在韩王府的第一年,韩王夫妇一直都不知道他的身份,他不想说,他对方老伯爷没有怨恨了,可他还是不想回去,就这样回去没有意义,难道方老伯爷还能把爵位从方伯爷头上夺过来,再还给他吗?

这个爵位是方家的,然而说到底是朝廷的,朝廷的封赏,不是儿戏,不会任由有爵人家过家家似的,一会儿给这个,一会儿又给那个,哪怕一房之内长次子更替,都是要有充分理由的。

韩王夫妇看出他身上有事,但没有逼他,就一直把他留着,因为他们愿意看见他,不过他也没能瞒太久,第二年,就露馅了。

想到这里,方寒霄写:到了扬州,您要先私访几天吗?

于星诚看了,想了想,道:“倒是不必,我们直接去拜见延平郡王罢,这回的事,民间恐怕打听不出什么来。”

方寒霄点了点头。

于星诚若有所感,笑道:“镇海,你是想起了当年啊。”

方寒霄与于星诚当年那一次巧遇,就源自于星诚的微服私访,那是方寒霄到甘肃的第二年,于星诚奉旨入陕西行省巡行,出于想看一看韩王风评的缘故,他进入韩王封地的时候,选择了微服。

这一微就微出问题来了,世子亡殁的阴影仍在整个封地上徘徊,官府不能长久为藩王所用,明面上是撤回了对当地的盘查,但属于韩王府自己的势力从未有放松,于星诚这么撞进去,还似有若无地打探着韩王,岂有不引起韩王府注意的。

于是,他就步了方寒霄的后尘,也被抓进去了。

于星诚起初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官员身份,试图找说辞糊弄过去,但他没有与先世子相像的优势,韩王对他可一点都不客气,发现他说的不是实话,就要命人上刑。

就是这个时候,方寒霄才练完了武,满头大汗地进来了,两边一碰头,都愣住了。

两家联络有亲,他们此前当然是认识的。

于星诚的御史身份暴露了,方寒霄豪贵子弟的出身也瞒不住了。

两人在韩王面前都泄了底,那没什么可嘴硬的了,只有坐下来谈。

谈的结果,当无事发生过,于星诚既没有在这里见过方寒霄,方寒霄也不知道于星诚来考察过韩王。

对外面,都绝口不提,按兵不动。

直到如今。

“王爷膝下还有二子,希望可疗他丧子之痛罢。”于星诚是为这件事被抓进去过的,所以他的印象也很深刻,感慨着又道,“只可惜,二位小爷年纪着实是小了些。”

战殁的王世子有两个弟弟,如今一个十二岁,一个八岁,当年出事时这两个更小,一个才开蒙,一个才会跑,所以韩王夫妇要从方寒霄身上找安慰,他和王世子的年纪正好差不多,品貌上才好有个相似。

十二岁的韩王次子如今已经接了过世长兄的位子,被封为新的韩王世子,韩王还可以出继的,就是八岁的小儿子,这个儿子论年纪其实倒比被召进京成亲受封的那三位郡王合适,皇帝下心思养一养,还可以养得亲,以皇帝四十出头的年纪,也不很着急要一个已经成年的继承人,养个十来年,再接位也不会令臣子有主少国疑的担心。

但韩王夫妇对这个选择都不大热衷,一则儿子太小,二则先世子之疑到现在仍未查清,韩王夫妇未免有杯弓蛇影的恐惧,所以京中闹得沸沸扬扬,韩王府自管偏居一隅,不是很想伸手掺和。

方寒霄入京,要通过那么隐蔽迂回的方式去逐个打击潞王蜀王,而不由身为先帝嫡出的韩王直接出头争取,与这有很大的关系。

韩王的透明,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他自己的选择。

这一点是连于星诚都不知道的,不过不要紧,在他这等士大夫眼里,品性贵重之人,就该矜惜自重,有事由底下人去办就行了,如潞王蜀王这样跳得老高,迫不及待要把儿子塞给皇帝的,才是轻浮佻达,落了下乘。

“方爷,方爷——寒霄!我闷死了,你来陪我说说话呀!”

薛嘉言哀怨的叫声响起起来,船上总共这么大点地方,隔了两间舱室,他放开嗓门叫唤起来,也能清晰地传过来。

于星诚听到,忍不住笑了:“你这位小友,倒是心无挂碍,是个有福气的人。”

方寒霄将陈年心思拂开,也笑起来,站起来拱了拱手。

于星诚拿起书来,笑道:“去吧。”

**

薛嘉言叫着要方寒宵陪他说话,不过他晕船时候见不得字,找了方寒霄也跟他聊不起来,但没事,他就自己一个人东拉西扯地瞎说。

这么熬了两天,他的症状终于熬过去了,蹦起来在船上到处溜达。

去往扬州的一路上都顺风顺水,十月中,船只顺利抵达扬州渡口。

扬州知府蒋明堂提前一天接到了信,此刻带领着扬州府上下的大大小小官员,齐聚在河岸边等着,迎候钦差的轿子也准备好了。

于星诚下船见礼上轿等都不需别叙,他的官职特殊,中枢都察院大佬下降一个府城,足够把知府及以下级别压得趴在地上,逢迎巴结他都来不及,哪敢有一丝怠慢。

来到扬州府衙时,时近正午,蒋知府做事周到,已经在府衙中备好了宴席,要请钦差入席,先行用饭。

于星诚摇了头:“本官奉旨为查案而来,先拜见郡王为是。”

蒋知府忙道:“是,是,宪台虑事周全。”

又忙引路。

延平郡王就安置在府衙后衙,这里原是蒋知府内眷的居处,为了保证延平郡王的安全,蒋知府把内眷迁出,暂借住到别处去,把这里腾了出来,怕自己府衙里的衙役战斗力不强,不靠谱,又特问守备司去借了两百兵丁来,把后衙团团围住,院落里面也是十步一岗,堪称守卫极是森严了。

于星诚微有赞许:“使君费心了。”

使君是古朝时对知府太守一类父母坐堂官的称呼,今人用古称,要的是那一股雅意,下对上这么用是尊称,上对下,就是有抬举客气的意思在里头。

蒋知府面上顿时露出压不住的笑容:“宪台太客气了,都是下官分内之事。”

方寒霄跟在后头,打眼一瞧周围,忍不住也笑了笑。

于星诚是儒士,不通兵事,这番布置入他眼里,就是一团乱麻,看着热闹,一点事不顶。

真有悍匪胆大包天杀进来,这些兵丁恐怕得先自己撞作一堆,也不知道这是这位蒋知府的主意,还是扬州守备司不堪一用。

他面上不露,就跟到了正屋里去。

与堂兄弟们一般出门迎亲,亲没迎到,差点把自己折到鬼门关里的延平郡王就住在这里。

延平郡王今年十八岁,此刻歪在雕花隔窗下的罗汉床上,脸色苍白,眉目生得有些疏淡,遇刺至今已有半个多月,他看上去仍显得虚弱。

他从床上被人扶着下来,行礼——于星诚身负皇差,手里有圣旨,该他先接旨。

皇帝的圣旨里没说多少话,就简单抚慰了一下,又点明了于星诚是来查案的,让扬州地方及延平郡王都要配合。

等这一套程序走完,延平郡王躺回了床上,就轮到于星诚等人向他行礼了。

他抬了抬手,有气无力地道:“众位不必多礼,都坐罢。”

说是都坐,有资格在他面前坐下的,其实也就于星诚一人,连陪同的蒋知府都是站着。

这个点,延平郡王自己也要用饭,所以这一番说话时间不长,几句寒暄相叙过后,于星诚就退了出来,在蒋知府的安排下用了饭,洗了尘,小小休整了一下,下午辰光,重新来到了延平郡王的面前,这一回,是正式问话了。

作者有话要说:  捂脸,忽然发现我前面把延平郡王写成了蜀王的第三子,他应该是次子哈,我回去改一哈。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推荐阅读:
宠妻如令荣耀巅峰我曾在时光里听过你春秋我为王重生之毒妃危险关系总裁在上我在下上天安排的最大啦魔门败类剑来
相关推荐:
全民海岛:我在玄武背上建家园女神们的神医房东女神们都想租借我和女神们在荒岛求生海岛神豪大冒险伴读守则重生嫡女巧当家福妻临门:农女巧当家开始一个结局从兰若寺雕佛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