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四十二章:牧苏州彰显政绩

唐敬宗于治国无丝毫建树,却是不折不扣的玩乐天才。敬宗马球技艺精湛,又喜爱观赏摔跤、拔河、龙舟竞渡等游戏,宫中宦官、宫女皆其玩具。但他毕竟少年无知,手握生杀予夺大权愈加恣意狂妄,动辄就将宫人流配、籍没,许多宦官只因小错,轻则辱骂,重则捶挞,人人满怀畏惧、心中怨愤。宦官许遂振、李少端、鱼弘志等还因为与敬宗“打夜狐”配合不佳而被削职。敬宗这种肆无忌惮的放纵,很快就把自己送上了末路。

宝历二年(86)十二月初八日,唐敬宗生平最后一次去“打夜狐”。深夜回宫后,敬宗仍不尽兴,又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端以及击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定宽等二十八人饮酒。饮到痛快处,敬宗入室更衣。此时,大殿上灯烛忽然熄灭,刘克明与苏佐明等一拥而上,将敬宗勒死。两日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又指挥神策军入宫,杀死刘克明和他欲拥立的绛王李悟,立穆宗次子江王李昂为帝,改年号为大和,是为唐文宗。

享年十八岁的唐敬宗得了个不甚体面的“睿武昭愍”谥号,被草草埋入了庄陵中。后世的史官们评价道,“穆宗生性骄诞,敬宗肖之,固其宜也”。宝历短短两年,国统几绝,之所以尚未亡国,幸赖裴度复为宰辅,大唐国祚才得苟延。区区昏童,误国误己,若非得据君位,何值史书一笔?

唐文宗在宫廷刀光剑影中被宦官扶上帝位,时时事事皆不离宦官掌控;朝中虽有裴度苦力支撑,却不及李宗闵之辈勾结宦官,熏天权势之下,裴度亦无可奈何。白居易回洛阳不久后,被征为秘书监而去长安,刘禹锡在洛阳困居半年,得一主客郎中分司东都的闲职,百无聊赖的生活便在亲朋唱和与迎来送往之中继续蹉跎,这与他在二十三年沉沦生涯中日夜期盼的归乡生活有天壤之别。刘禹锡曾有《罢郡归洛阳闲居》之诗,将赋闲中的苦闷与自励尽抒其中:

十年江外守,旦夕有归心。及此西还日,空成东武吟。

花间数盏酒,月下一张琴。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

——《罢郡归洛阳闲居》

大和元年(87)七月某日,刘禹锡府上忽有客人到访。来人不通报姓名,只让刘禹锡亲自来迎便知。刘禹锡心生疑惑,果然亲至府门。一见来人面目,刘禹锡登时惊喜,继而嚎啕不止。来者亦不堪悲情,二人抱头痛哭。

能令刘禹锡大喜大悲交相碰撞者,天下唯韩泰一人。文宗登基后,韩泰方从漳州征还长安,新授湖州刺史。闻刘禹锡在洛阳,韩泰上任途中特来探望。大和元年时,永贞革新后同获罪的八司马中,已仅剩刘禹锡与韩泰二人。自柳宗元去世后,韩泰便是最与刘禹锡志同道合而又能同病相怜之人。

刘禹锡呼唤仆人置酒摆宴,与韩泰携手进府。刹那之间,刘禹锡忽然感觉回到了永贞元年那段青春飞扬的岁月。那时,革新集团群英荟萃,上朝退朝群集影从,时人瞩目,那是他们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光。可是再看现实,昔日同行相伴之人,仅剩沧桑憔悴的韩泰而已。两人对面长叹,泪比话多,丰盛的酒菜几乎成为祭奠那段峥嵘岁月的贡品。自元和十年(815)在长安匆匆见过一面后,两人又是十数年未见,其间虽隔千山万水,而升沉之势相近。此次韩泰短暂回京,旋又出为湖州刺史,仍旧不得重归郎署,反倒羡慕刘禹锡能在家乡赋闲。

两人彻夜长谈,只用紧锁数十载的腹心之言送酒,直喝尽了刘府存酒,却仍能令醉意冲淡百感交集的苦涩。当两人同榻而卧时,方才明白:他们这一生的骄傲与艰辛,其实不用相互叙述,是非曲直、恩怨情仇,自有青史可证。

翌日清晨,韩泰将登路程。两人俱已五十多岁,如此年纪作千里之别,几成诀别。刘禹锡不忍离别悲情,只将韩泰送出街外,不敢远送。临别时,刘禹锡口占五首,既有怀念故旧之谊,又有为韩泰湖州新任之祝愿:

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

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自从云散各东西,每日欢娱却惨凄。

离别苦多相见少,一生心事在书题。

今朝无意诉离杯,何况清弦急管催。

本欲醉中轻远别,不知翻引酒悲来。

骆驼桥上风起,鹦鹉杯中箬下春。

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向何人。

溪中士女出笆篱,溪上鸳鸯避画旗。

何处人间似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

韩泰挥泪告别,二人果真再未相见。大和五年(81),韩泰卒于任所。

刘禹锡见到韩泰,心中终归是充满欢喜的。宪宗去世已久,当年恩怨已泯,而刘、韩岿然尚存,焉知无有晚达之期?刘禹锡独自登上池上亭,望着远方风物,暗自吟诵: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昼居池上亭独吟》

在恬静幽雅、孤独闲适的闲居中,刘禹锡师蜂自励,修德至勤,在表现“身闲志不闲”高尚情操的同时,暗用刘向《杖铭》之意,讽刺朝廷“有士不用”。其内心之不平,在于心系社稷。

又过一年,刘禹锡果然看到了重归大唐权力中枢的曙光。大和二年(88)春,在宰相裴度、窦易直和淮南节度使段文昌的极力举荐下,刘禹锡调回京城,任主客郎中。

再度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刘禹锡心中横生孤傲。他笑了,他笑那多灾多难的命运最终被他制服,踩在脚下。那些曾经对他恶语相加、造谣中伤之徒,还有几人能活跃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主客郎中虽然官非枢要,但已有力地宣告,刘禹锡不屈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刘禹锡快马加鞭,赶赴京城。但他到达京城的第一站,既非投宿馆驿,亦非向郎署报到,却是去了玄都观。

元和十年那首《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让刘禹锡复官梦碎,令他始终不能释怀。他曾无数次梦见玄都观中的桃花,他发誓有生之年必要再到玄都观,再写一首咏桃花之诗。

可是刘禹锡失望了。大和二年春天的玄都观里,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百亩桃花。昔年春游胜地,今日已成一片杂草丛生的荒野。仔细想来,也不奇怪。宪宗、穆宗两代皇帝皆因服食金丹而暴毙,玄都观受到牵连,道士们被驱遣一空。无人照料之下,桃花、道观何能独存?

失望过后,刘禹锡却又仰面大笑:这玄都观中的桃花,看来果真与他有缘!当年一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引发轩然大波,而今不仅桃花都不见,连种桃树的道士也都没了踪影,岂不恰好暗喻了奸邪小人们失势灭亡的命运吗?满目的荒凉在刘禹锡眼中却别有一番滋味。他无意于幸灾乐祸,但绝忍不住发出由衷的嘲讽: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

然而,玄都观似乎是刘禹锡命中的煞地。命运便是如此荒唐,刘禹锡第二次在玄都观题诗,又令他的仕途遭遇了意外的挫折。

得两位宰相和藩镇重臣保荐,大和二年(88)秋,刘禹锡旋又升任集贤殿学士。时裴度在中书省,有令禹锡知制诰之意。白居易时任刑部侍郎,闻知喜讯,来诗称贺道:

暂留春殿多称屈,合入纶闱即可知。

从此摩霄去非晚,鬓间未有一茎丝……

——《和集贤刘学士早朝作》

刘禹锡亦从裴度处得到消息。按常理,刘禹锡知制诰后,便可正拜舍人,渐有入相之望。禹锡以为仕途果然从此豁然开朗,亦在《早秋集贤院即事》中将沉沦多年后重登要津的深切感慨一展无余:

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树含秋露晓,阁倚碧天秋。

灰琯应新律,铜壶添夜筹。商飙从朔塞,爽气入神州。

蕙草香书殿,槐花点御沟。山明真色见,水净浊烟收。

早岁忝华省,再来成白头。幸依群玉府,有路尚瀛洲。

可惜,刘禹锡刚刚望见的通往瀛洲之路,迅即被李宗闵之辈拦断了。《再游玄都观》一诗中透露出的桀骜之气和对新贵们的不屑之情,刺痛了李宗闵的神经。他指使言官上书弹劾,请托宦官屡进谗言,无所不用其极,硬是令裴度欲使刘禹锡知制诰的计划胎死腹中。

未能如愿知制诰,刘禹锡难免失落。裴度虽有同情之心,却无再擢之力,只能尽其心力,助刘禹锡在大和三年(89)除礼部郎中,仍兼集贤殿学士,每日与古今典籍为伴,兼管判别从天下州道送来的各种祥瑞呈报。数年之中,刘禹锡在长安除编纂书册外,只能常随朝中阁老们饮宴游乐,做些应景唱和文章,虽然博得虚名无数,但他能越来越清晰地听到身体枯萎的声音,这象征着生命之火将要燃尽的声音不断敦促着他,一定还要为社稷做些实在的贡献。

在激烈的明争暗斗中,从不拉帮结派的裴度终于发现自己无法战胜李宗闵、牛僧孺之朋党。大和四年(80),裴度守司徒、兼侍中,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离开了京城的政治漩涡。失去了裴度的庇佑,刘禹锡知道京城已无立足之地,求分司东都未果。又经一年,刘禹锡将所编两千余册典籍进奉内廷后,终得外调之令,出为苏州刺史。

大和六年(8)初,在京数年时光,竟无半点建树,刘禹锡再次怀揣失望之情离开了长安。在洛阳,刘禹锡再次见到了白居易。大和三年时,白居易已求得分司东都闲职,安心过起了不问世事的恬逸生活。当他看到刘禹锡仍在为仕途宏愿而奔波时,他把送到嘴边的劝说咽了回去:如果刘禹锡也甘愿在家养老,那还是刘禹锡吗?白居易不再多言,只将苏州情形尽皆告知,聊作一臂之力,然后只顾劝酒,尽情欢乐。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明水秀、风物清嘉的苏州是江南之冠,素来是唐代诗人的向往之地。加之,刘禹锡出生地离此不远,自幼在江南生活,任苏州刺史无疑使刘禹锡有归来之感。上任伊始,恰逢苏州水灾,刘禹锡为民请命,开仓赈饥,免赋减役,拯苏州百姓于水火。水灾过后,刘禹锡走入市井,探问农耕,教泽市民,安抚百姓。数月之后,苏州已复灾前繁盛之状。

曾任浙东观察使的李绅途经苏州,仰慕刘禹锡之名,着人持名札邀刘禹锡赴宴。席间,李绅邀舞女助兴,并着数个歌妓作陪。酒至半酣,刘禹锡见作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诗的李绅如此奢靡,不由诗道:

高髻云鬓宫样装,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赠李司空妓》

诗意李绅花天酒地,习以为常,而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司空见惯”这句成语,从此不胫而走。

对权贵,刘禹锡一身正气,嫉恶如仇。对百姓,其倡导“功利存乎人民”。无论身居何处,刘禹锡皆能守正不阿,重土爱民,兴教重学,其执政能力终于在苏州得到了应有的肯定与褒扬。浙西观察使王璠在苏州看到刘禹锡杰出的政绩后,在考课中将刘禹锡列为“政最”——这是和平时期大唐地方官员极少能得到的荣誉。朝廷特加褒奖,赐予刘禹锡紫袍、金鱼袋,以示荣宠。

获得紫金鱼袋的奖励,无疑是刘禹锡官场生涯中值得骄傲的篇章。刘禹锡明白,这也许就是他能在官场中所获得的最大成就。穿上华美异常的紫袍,佩上贵气不凡的金鱼袋,刘禹锡却泪如雨下,虽知文宗皇帝只是宦官傀儡,亦将满腹冤屈与感恩尽书于《苏州谢恩赐加章服表》中:

臣某言:伏奉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诏书,加臣赐紫金鱼袋,馀如故者。恩降重霄,荣沾陋质。虚黩陟明之典,恐兴彼己之诗。宠过若惊,喜深生惧。臣某中谢。臣起自书生,业文入仕。德宗朝为御史,以孤直在台;顺宗朝为郎官,以缘累出省;宪宗皇帝后知其冤,特降敕书,追赴京国。缘有虚称,恐居清班。务进者争先,上封者潜毁。巧言易信,孤愤难申。俄复一麾,外转三郡。伏遇陛下膺期御宇,大振滞淹,哀臣宿旧,猥见收拾。职兼书殿,官忝仪曹。微劳未宣,薄命多故。又离省署,重领郡符。延英面辞,亲承教诲。衔命即路,星言载驰。到任之初,便逢灾疫。奉宣圣泽,恭守诏条。上禀睿谋,下求人瘼。才术虽短,忧劳则深。幸免流离,渐臻完复。皆承圣化所及,遂使人心获安,岂由微臣薄劣能致?臣素乏亲党,家本孤贫。年衰无酒色之娱,性拙无博奕之艺。自领大郡,又逢时灾。昼夜苦心,寝食忘味。曾经诬毁,每事防虞。惟托神明,更无媒援。岂期片善,上达宸聪。回日月之重光,烛江湖之下国。丝纶褒异,苦节既彰。印绶炜煌,老容如少。望云天而拜舞,岂尽丹诚?视环玦以徘徊,空嗟白首。无任感激屏营之至。

与朝廷所加紫金鱼袋相比,苏州百姓对刘禹锡的爱戴,才是令他最为欣慰的奖赏。大和八年(84),刘禹锡在苏州百姓夹道相送的哭声中,在“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的不舍和惆怅中,调任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本道防御使后。此后,苏州百姓自发地建起“三贤祠”,以供奉曾为苏州做出巨大贡献的韦应物、白居易和刘禹锡,千年以降,香火不断。(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推荐阅读:
危险关系山海高中上天安排的最大啦荣耀巅峰我曾在时光里听过你春秋我为王重生之毒妃宠妻如令剑来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相关推荐:
恶魔总裁的绝色逃妻就让爱归零神秘首领,深深宠!怪癖太子之邪妃萌宝狂帝的蚀骨虐妃:冷君兽爱盛宠娇后异界武神之乔峰重生无良公主特种兵在都市爱在无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