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
书架
关灯 开灯 大字 中字 小字

第四节德洞山口“蛇咽”战

在美第10军的长蛇阵中,德洞山口位于柳潭里南侧的要道,是美军防御的“咽喉”。

(一)坚守最大要点

连接柳潭里至下碣里的道路只一条冻结的碎石单车路,而且这条道路对柳潭里的美1陆战师的个团战斗群来说,是用以补给的唯一动脉,其中间的德洞山口是最大的要点和咽喉要道。美1陆战师为确保这个要点,在德洞山口及其西北约公里的无名高地,各自配置约1个步兵连担任掩护任务。

11月7日11时0分以后,下碣隅里的第7团F连连长巴伯带各排长在德洞山口西南方约1公里的新兴里道路北侧高地选定了阵地,黄昏时连主力到达,立即开始构筑阵地,1时许占领阵地完毕。此时,负责切断柳潭里和德洞山口之间道路的中国第59师,开始迫近F连阵地。8日时0分F连受到中国军队的进攻,美军几天来奋战在重围之中,坚守了山口的要点而没有丢失。防守德洞山口西北的1419高地的是美第7团C连(欠1个排)。8日时0分中国军队59师一部对C连阵地开始攻击,到天明时,C连已死亡15人,负伤44人,已被完全包围。由于无线电台被打坏而不能通信,也无法请求上空美海盗式飞机的援助;60毫米迫击炮弹也几乎打光了。8日黄昏,第7团第1营到达了1419高地,挽救了C连。

战至8日清晨,第9兵团虽然未能歼灭当面之敌,但已完成了对长津湖地区美军的分割包围,将美第1陆战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分别包围于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等地,其中59师175团和177团分别进至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死鹰岭、西兴里占领阵地,割断美军相互之间的联系。

日本人说,中国第9兵团的1个师从10月7日夜开始进攻美军,将其分割包围在朝鲜东北部山区的“羊肠小道”上。1月1日,日本《朝日新闻》以“美孤立在长津地区”为标题写道:“美,0日被中国军队包围,孤立在长津地区”。在美国,也流传着被全歼的消息,军人家属纷纷向华盛顿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打电话询问情况。

此时,美第10军在朝鲜的前线,分散在400公里长的一条线上。而且,担任主攻的第1陆战师象已经冻僵的“蛇”动弹不得,更谈不上向最初的目标武坪里前进了。8日晨,为保证后方补给线的畅通,师长命令古土里的第1团团长向志愿军第60师占领了乾磁开、小民泰里一线进攻,打通古土里至下碣隅里之间的道路,同时亲自乘直升机从兴南飞往下碣隅里,11时开设了指挥所。这天早晨,美第7步兵师也在下碣隅里开设了指挥所。中午前,阿尔蒙德军长、第7师副师长霍兹准将飞抵指挥所,和史密斯会谈约1个小时。

阿尔蒙德军长随后立即飞往长津湖东岸的费士支队,举行授勋仪式并鼓励说:“现阶段是对后退之敌的追击,要迅速地推进到鸭绿江…”,讲完话不久,阿尔蒙德军长回到咸兴的军司令部。但是,我行我素的史密斯师长却并没有执行阿尔蒙德的训示,在向部队下达命令中,根本不提“鸭绿江”,那条中国和朝鲜的界河与他一点关系也没有,也不再提西进的问题,只有一点是明确的:为了安全,师各部队要迅速打通相互之间的联系。

(二)南北对攻失利

11月8日天亮时分,志愿军第0军的态势是,第60师占领了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切断了下碣隅里的美陆战1师南逃的退路;第58师已进至上坪里地区,三面包围了下碣隅里,第59师占领了死鹰岭和西兴岭等阵地,美陆战1师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的联系已被割断。

8日下午1时,位于古土里的美第1陆战团团长普勒命令营D连向北部的下碣隅里方向攻击,企图恢复古土里与下碣隅里的联系。D连在走出大约一公里路程时,在漫天大雪中突然遭到中国军队的猛烈袭击,被志愿军第60师179团三面包围并被击溃。

同时,为恢复柳潭里和下碣隅里间的联系,美第1陆战师师长于8日16时7分,命令第7团战斗群(以第营为主力)向南进攻,打通通往下碣隅里的主要补给道路,接着于16时50分,命令第5团战斗群停止向西进攻,协同第7团战斗群坚守柳潭里环形阵地,第5团负责西部和北部,第7团负责东部和南部。9日拂晓在航空兵、坦克和炮兵猛烈的火力支援下,柳潭里的美部队南进,开始攻击志愿军第0军第59师第175团死鹰岭阵地。下碣隅里的美军部队也于上午北攻,开始攻击志愿军第59师第177团西兴岭阵地。志愿军第59师部队顽强抗击美军的进攻,歼敌1000余人。死鹰岭阵地曾一度失守,第175团于8日晚组织的反击,重新夺回阵地。这样,美第7、第1团战斗群从北和从南两个方向打通至下碣隅里的道路和战斗都失没有成功,陆战师第一次救援行动失败。

11月8日,美军从飞机上以红、绿、黄等各式各样颜色的降落伞,向柳潭里环形阵地投下了各种补给品。由于美第5、第7两个团战斗群完全被包围,后方被切断,后勤的通路只能用空运保障运进各种补给品,美军还获得了中国军队正向下碣隅里周围集中的情报。志愿军第60师对古土里环形阵地的东北方向进行了局部进攻,美军不得不放弃东北方向突出部的阵地。英军第41指挥分遣队司令部和步兵个连,黄昏时到达了古土里,可是并未向下碣隅里前进。

8日黄昏,第1陆战师的态势是,柳潭里、德洞山口、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真兴里等5个环形阵地,已被地面之敌所分割,在一条道路上各自孤立着。9日,为了营救德洞山口的F连,在柳潭里的第7团团长利曾伯格上校决定,从所属各分队抽调部分兵力,组成混编部队,由第营营长莫里斯少校直接指挥,向德洞山口攻击前进,称“莫里斯特攻队”。莫里斯特攻队出发后,一路上不断有敌军抵抗,当其南进4.5公里时,莫里斯少校和团长都接到侦察机的无线电通知,说是前方有中共大部队,此时莫里斯特攻队已与敌军接火。第7团团长感到特攻队处于危机,命令立即摆脱敌军,撤回柳潭里。因此,营救F连的第二次行动受挫。

(三)4夜争夺战

德洞山口是柳潭里至下碣隅里之间最大的要点,其马鞍形的山脊一直伸展到公路边,并在接近公路时形成一个数米高的悬崖,如需通过公路必须先占领德洞山口。占领山口的是美第7团F(福克斯)连。连长是威廉·E·巴伯上尉,当连长刚刚0天。巴伯1940年月加入海军陆战队,当了两年空降部队的士兵后,在太平洋战场同日本军队作战,194年11月任命为少尉。以后由于在硫黄岛有战功,被授予银星章,是所谓从实战中“锻炼出来”的军官。该连配属有营火器连的重机枪班和81毫米迫击炮班,兵力共有40人,比其它的连队多出50人,相当于一个加强连。在下碣隅里的第11炮兵团第营H炮兵连(105毫米榴弹炮),对F连进行直接支援。巴伯连长把排配置在高地北部,1排在右翼,排在左翼,连部和火箭筒位于高地背坡上,指挥所和迫击炮排配置在沿公路的山脚下,整个配置成倒马蹄形。

8日时0分,志愿军第59师177团约1个营的兵力,利用夜暗,向德洞山口攻击,他们在阵地前向美军突然投掷手榴弹,乱打冲锋枪,从北、西、南个方向进攻F连,中国军队的号声、喊声和爆炸声惊醒了美军,士兵们匆忙地爬出睡袋。很快,披着白色斗蓬的中国兵就从北面突入,占领了高地的顶上,西面和西北面也突入了美军F连阵地。南面中国军队也突入了阵地,并逼近连指挥所。双方士兵在雪地中纠缠撕打,互掐脖子,有的竟挖眼珠,残忍至极,敌我之间你死我活,不胜则亡。美军F连在巴伯上尉的组织下全力组织反冲击,天一亮,美军取得了优势,恢复了原来的主抵抗线。6时0分,战斗大体上恢复了平静。美军说,F连亡0人,伤54人,中国军队遗弃了约450具尸体。美军发现,一些中国人携带着美制汤普森冲锋枪和190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显然是从战败的蒋介石那里得到的战利品。下午,美海军陆战队R5D飞机给德洞山口的F连空投了迫击炮弹、毛毯和卫生器材,海盗式飞机对四周高地的中国军队实施了地面攻击,H炮兵连也从下碣隅里进行了支援射击,志愿军被压制难以行动。为了构筑工事,美军士兵甚至拿阵亡者的睡袋,把里面装上雪,摆成环形,用来加固阵地。

9日时15分,59师一部在迫击炮火力的支援下,利用夜暗从北、西北、西面实施全面的进攻,并有40-50名中国士兵从北面突进了阵地内,聚集在一起,向美军喊话命令其投降,美军集中阵地内机枪向扫射,突入的中国士兵大部牺牲。美巴伯连长左膝被打穿,但他手扶部下坐下来继续指挥战斗。清晨,天一亮,美军组织反冲击,又夺回了原来的主抵抗线。美军说,F连亡5人,伤9人,中国兵死亡00人以上。天明后,美军飞机为F连空投,F连的环形阵地周围有各种各样颜色的降落伞围绕着,补充的主要是弹药、食品和被装,如迫击炮弹、手榴弹、C类口粮、咖啡、毛毯和担架等,但运送干电池的直升机被中国军队将机体和机头打穿了。

0日凌晨时许,59师一部又利用夜暗发起了进攻,由于美军F连在白天得到了空中补给,有了充足的弹药和手榴弹,所以,在照明弹的照明下,机枪扫射,105毫米榴弹炮的定时射击和投掷手榴弹予以反击,击退了中国军队的进攻。早晨,直升机送来了无线电台的电池,运输机投下了补给弹药等,F连又有了充足的备用弹药。黄昏时开始下雪,新雪在4个小时内厚7-8厘米。巴伯连长为了防止士兵因战况平静而松劲,让他们清扫连的地域,将垃圾和罐头盒挖坑埋掉,伤员的装备收集到一处。美军甚至将死者的遗体排列整齐,用苫布覆盖起来,还向北派出侦察兵,进行火力侦察。

1月1日夜,失去各种保障的中国军队只是进行零散的远距离射击,难以进行机动攻击,4夜的争夺战到此结束了。

(三)夜间的渗透突破

为了救援F连,同时也确保德洞山口,在柳潭里的美第7团战斗群使用第1营实施第三次增援。为此,美军改变了以往的白天进行的方法,而进行了夜间的渗透突破,这种打破常规的战斗取得成功。美第7团战斗群群长利曾伯格上校在谈到他敢于采取这个战法时说:“中国军队认为,美军只会沿道路进攻,而且他们大概也不会想到,在飞机、炮兵和迫击炮不便实施支援的夜间,美军会进行越野机动。因此,为了出敌不意,就用夜间越野机动突破了敌人的间隙”。率领夜间突破的第1营营长是戴维斯中校,他毕业于佐治亚工业大学,后进入海军陆战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作为第1团第1营营长,在佩累利乌岛基地进行过勇敢的战斗。但是,美第7团1营的大部分军官和士兵接受征召以前,都是在办事处和农场工作的人员,师的预备役官兵比任何部队的比例都高。

进攻前第1营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为了保证通信联络,营携带了通信距离远的师团无线电台,炮兵联络军官携带了炮兵专用电台,地面通信距离可达80公里,能有效地与炮兵指挥所和航空联络军官通话。迫击炮和重机枪只携带50%,其他人员多携带弹药。食品,各人选择喜欢的携带4日份,为防止结冰,士兵们把罐装面包和水果塞到紧贴腹部的工作服上衣里。携带的备用担架,上面放上追加的迫击炮和机枪子弹等。全部人员各自携带鸭绒睡袋,并携带一个备份的轻武器子弹袋,预备队连人员和营部人员最初要各自携带1发81毫米迫击炮弹。为了便于夜间行动,准备路标、向导和掩护用的炮兵射击的黄磷弹。

1月1日早晨,美第7团1营开始攻击前进,但是在1419高地前受阻,志愿军第59师175团顽强抗击,美军在飞机、榴弹炮、迫击炮的支援下,用了整整一个白天,在175团营全部壮烈牺牲的情况下,于19时0分才夺取了1419高地。1时,戴维斯营长命令连夜从1419高地向南出发,按照B连、营指挥班、A连、C连、营部班、H连的顺序,悄悄地进入险峻的山中。美军说,开始还可以利用星星、山顶的形状和炮兵射击的黄磷弹判断方位,但是,步入山谷后,星星看不见了,山顶的形状都差不多,黄磷弹陷入积雪中不易看到,所以别无他法,只能是将斗蓬蒙在头上,用手电筒看指北针保持方向了。夜晚,气温下降到零下1度,纵队的先头在没膝的积雪中艰难地前进,而后面部队在被踏实易滑的雪上行走,不时有人跌到,背着沉重的装备,还必须攀登深雪的山坡。这次行动大大出乎中国军队的意料,美军在行军的初期并未受到抗击。

第1营的先头部队在通过第二个山谷时,弄错了方向,开始向西南偏斜,有可能进入中国军队控制的阵地和美军炮兵已计划进行扰乱射击与拦阻射击的区域。营长想要命令营前卫修正方向,但无线电不通,大家都戴着很厚的护耳,用口头传命令的办法也行不通。戴维斯营长只好跑到前卫亲自纠正方向,恢复预定路线。此时,到达了150高地的山脚下,在高地的东侧和西侧志愿军175团构筑了阵地。美军在81毫米迫击炮和重机枪的支援下实施进攻,打垮了东斜面的中国军队约一个排,并占领了该高地。当晚,打了一天仗的士兵浑身破烂,沉重的军服里已被汗水湿透,营长戴维斯看了一下温度计,零下4℃,他对士兵们说:“如果在这个温度里穿着湿内衣就地过夜,是自己找死,我们必须连夜出发”。此时,中国士兵在野战中没有食品和弹药,他们已经耗尽了携带物品,175团1营的一个连预设了伏击阵地,在那等了一夜,全连仅剩六十多人都被冻死。这样,美军的一个营,在没有阻击的情况下,利用夜暗踏着积雪向德洞山行进。

美戴维斯营长看队伍松散拉得很长,便命令营停止前进,调整组织,刚一停下,疲惫不堪的士兵象泥人一样地倒在雪中,忘记了寒冷和敌弹而想睡了。中国军队从东南方不间断地进行远距离射击,美军官和军士,又拍打又叫喊,拼命的不让士兵们睡觉,由于天气寒冷好象头脑也不那么灵活了。营长也不时地向连长核实自己是不是在正常地发号施令,迷迷糊糊的士兵被赶了起来,勉勉强强地构筑了环形阵地时,已经是1月日时了。美第7团命令第1营就地休息到天明。各连派出巡逻哨采取四分之一的人员警戒的态势,开始第一次用师团电台与团里联系。

(四)艰难的会合

1月日凌晨6时,美第7团战斗群第1营开始进攻德洞山口的165高地,由于地形险要,进攻极为困难,同飞机联络的无线电不通,未能得到充分的航空支援。同东侧的巴伯连(第7团F连)环形阵地的无线电台也不通,还有受到该连81毫米迫击炮射击的危险。占领中间目标后,才沟通了与F连的无线电联络。这时,戴维斯营长协调F连派出侦察分队进行引导,采取航空和迫击炮火力支援,第1营才勉强占领了165高地,向F连的环形阵地前进,11时5分,第1营终于到达了巴伯连的阵地。第1营将名伤员用担架运走,阵亡人员只是一名军医,另有名士兵由于寒冷、疲劳和紧张引起精神失常,将其捆在担架上,不久就冻死了。这样,F连纳入第1营指挥,在德洞山口一带构筑环形阵地,确保了最大要点,迎来了日的夜晚。营长由于这次作战有功而被授予荣誉章,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戴维斯晋升为少将,成为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第1部(人事)部长。美军后来为纪念它的守卫者福克斯连,为此将高地命名为——福克斯高地。中国志愿军第59师没有拿下德洞山口主要原因是严寒下持续战斗需要有充足的物资补给,官兵们连最重要的弹药、口粮和防寒生存都无法保障,其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美军说,F连被完全包围了5昼夜,仅以40人抗击着中国第59师的猛攻,其中亡6人,伤89人,失踪人,全部7名军官只有1人没有负伤。虽然F连受到了很大损失,但中国军队在阵地外侧遗弃了1500多具尸体。由于F连坚守了德洞山口阵地,在一周时间内牵制住中国第59师的主力约个团,结果减轻了对柳潭里环形阵地的压力。F连连长巴伯上尉意志坚强,指挥正确,士气旺盛,步、炮、空的协同、补给作用好,巴伯上尉被授予了荣誉章。

00年4月(也就是战后51年),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这们一条消息,8岁的陆战队老兵威廉·E·巴伯逝世。朝鲜战争中,在海军陆战队撤退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刻,巴伯的连队被安排坚守一座俯瞰德洞关口的山头,德洞关是美军撤退道路上的一个咽喉要道。数以千计的陆战队员们的安全都要F连来守住这个山头。在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势下,他们奋战5天6夜。尽管温度在零度以下,大雪纷飞,尽管他在战斗的第二天就英勇负伤,但巴伯上尉始终率领着他的连队坚持战斗。最终,F连原有的40人中只有8人没有受伤,但他们杀死了1000多名敌人。由于坚守山头中的事迹,巴伯上尉被授予了国会荣誉勋章。(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章节报错 下一章
推荐阅读: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宠妻如令剑来荣耀巅峰春秋我为王总裁在上我在下帝王业山海高中危险关系我曾在时光里听过你
相关推荐:
鬼首传说我老婆不是人我和明朝有个约会寻宝高手闯花都全能毒舌妻:第一狂妃归来回到明末当枭雄大唐风流军师仕途笔记:风雨青云路贴身狂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